互聯網+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制造業的產業互聯網+轉型升級

互聯網+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制造業的產業互聯網+轉型升級

互聯網+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制造業的產業互聯網+轉型升級。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生產制造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提升技術水平和精準程度,一些過去達不到、做不好的工藝有可能實現。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胡揚忠告訴記者,海康威視研發了行業第一臺組裝機器人,具有“機器視覺”,實現了組裝智能化,過去4年生產效率平均提高了40%。“以前人工擰螺絲要很久,還會有偏差,現在紋絲不差。”

互聯網的融入,拉近用戶和制造業“后臺”——供應鏈、設計和庫存的距離,從用戶需求出發,產品的功能和質量都借此跨出一大步。德力西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認為,線上線下聯合作戰,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誰是最后的優勝者。德力西為此調整營銷思路,建立電氣產品電商平臺,利用渠道整合產品線,通過成熟的物流服務,來完善自己的O2O業務模式,變革服務體系,德力西已經利用電子商務策略實現了20%以上的銷售新市場增長。

互聯網“鯰魚”攪出新活力

互聯網思維進入傳統制造業企業后,帶來的是一系列的變化和重構。在浙江,眾多企業重新審視原有的生產、營銷和服務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研判未來制造業發展的圖景,以“互聯網+”作為診斷企業病灶、重構企業生產端、供應端、銷售鏈的“武器”,務求搭上這列發展快車。

浙江義烏的制襪企業寶娜斯集團在中國制襪企業里可以排到前三位。前些年,他們在國內的銷售只限于傳統的超市、連鎖店。隨著這幾年電商越做越大,總經理洪庭杰坐不住了。3年前,他嘗試著發展電商代理模式,去年 開始發力,并取得了“突飛猛進”。

“今年電商這塊預計能夠做到2億元到3億元,占銷售的1/5。估計3年后能到5億元,占銷售的一半。”洪庭杰說,電商是大勢所趨,可以實現品牌和消費者的直接溝通。直接面對消費者,洪庭杰意識到傳統制襪業也能創造高利潤。“傳統渠道不可能賣出高利潤,代理商就不支持。要創造高附加值,讓消費者愿意埋單,就要真正解決消費者需求。”

這兩年,寶娜斯開發了多種新產品,包括用各種新材料制作,穿上不怕熱的、不會勾絲的、甚至可以防紫外線的各種襪子。“不光要進入電商這個平臺,還要有賣點、創品牌。”

去年,寶娜斯的電商做到了海外,還在紐約時代廣場投放了廣告。“我們現在和亞馬遜聯盟合作,讓國內的中小賣家幫我在亞馬遜上賣貨。而且現在開始嘗試做海外倉,在西雅圖做了一個倉庫,這樣海外可以直接發貨。”

更重要的是,隨著互聯網思維在銷售和服務端的廣泛運用,這一利器也開始向生產領域延伸。“傳統制造業一直熱衷做加法、擴張規模,但是在互聯網思維下,任何環節都可以通過社會化采購來實現,所以我們把生產和營銷分開,將工廠剝離出來,我們的訂單可以交給自己的工廠做,也可以通過比較交給其他工廠,同樣地,我們自己的工廠也可以接別的單子。”洪庭杰說,這樣生產部門的激勵、目標就更加明晰了。
在浙江,不管是蓬勃發展的服務業,還是亟需提升的制造業以及被視為基礎的農業,如今都在與互聯網發生深刻的勾連,“互聯網+產業”正在浙江這個重視信息經濟的省份迅猛發展。

面對中國傳統制造業成本上升、利潤趨薄的“雙重擠壓”,在“互聯網+”大潮下,三次產業開始“引網入企”,改造原有的生產、銷售、服務模式,以互聯網思維重構傳統產業模式,為浙江塊狀經濟和產業模式帶來新曙光。

產業+互聯網蔚然成風

最近,林世豪又把給農產品拍照的單反相機升了級,并嘗試拍外景甚至視頻了。“盡管遇到一些問題,但是農產品電商依舊前景光明”。這位80后“網農”經營的遂昌金山林海農村特產網店被當地不少人視為標桿。記者接觸到的不少“網農”都表達了與林世豪相同的看法,農業+互聯網成為大勢所趨。

“上半年預計銷售增長3%,但是利潤增長會達到兩位數。說明雅戈爾在這輪調整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告訴記者,面對全球服裝市場低迷的現狀,作為傳統服裝制造企業,雅戈爾放棄了從前以銷量取勝的思路,把互聯網思維運用在生產、物流和銷售端,通過智能化生產和O2O營銷創新,發現“不增加土地、不增加能耗,也能增加效益” 。

雅戈爾是傳統制造業企業,但是需要運用互聯網這個工具。盡管互聯網、電商的發展對雅戈爾來說是“雙刃劍”——和許多品牌一樣,電商平臺的仿冒讓雅戈爾吃盡了苦頭。“互聯網是個工具,本身不會帶來增加值,但是利用互聯網,就會帶來化學反應,一切行業都要利用互聯網。”李如成說。

與雅戈爾一樣,嗅覺敏銳的浙江產業已經開始主動擁抱“互聯網+”,著力適應新的生產鏈和銷售鏈關系。

政府也已開始引導企業運用信息技術著力破解制造業面臨的“用工難”等問題。在傳統產業領域,浙江力推“機器換人”,推動制造網絡化。目前全省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量占全國的15%,居全國第一位。嘉善縣把“機器換人”作為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擴大工業有效投入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嘉善縣已經有450多家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減少用工2萬余人,去年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同比增長17.6%。

胡揚忠也認為,制造業企業還要繼續夯實基礎苦練內功,每年有進步,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現在世界好像變化很快,大家覺得企業只要有錢就沒問題。“錢怎么能買來現代化?企業是有機的,有的企業是幾代人做一件事情,如德國有很多‘隱形冠軍’,做配件的如軸承、皮帶等,他做到無可取代,就可以引領行業。”胡揚忠說。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單純說“中國制造”質量缺失并不準確,因為有不少企業的品質已經得到國內外市場的認可,但是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工業1.0”“工業4.0”并存。浙江省質監局質量處處長王青說,現在“中國制造”高端低端并存,但整體來看,核心的質量、標準問題仍舊缺失。“德國、日本的制造業建立在堅實的質量、標準引領之上,因此可以穩步躍升。”

就在中國電子商務雄冠全球的時候,一條關于中國人到日本搶購電飯煲、馬桶蓋的消息讓所有中國制造業企業陷入深思。究竟什么是“中國制造”之基?擁抱、運用互聯網固然是大勢所趨,但是如果產品質量跟不上、品牌沒有公信力,這樣的“中國制造”即使搭上了“互聯網+”這個大潮,能夠行穩致遠嗎?

不少處在市場前沿的企業家在思索。李如成說:“互聯網+在制造業這里應該倒過來——制造業+互聯網。互聯網是工具,最終要體現在質量提升上。每個行業都應該從基礎做起,把質量做好,制造業在質量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間。”

一根吸管,輕得不能再輕,在“互聯網+”時代,還有前途嗎?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厘和分計算,有家企業的吸管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吸管雖小,但我們挖空心思去做。不去盲目和別人攀比,而是專注于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相信永遠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說。

這家注重企業員工成長的企業,有專門的80、90后電商團隊,在淘寶、微信都有營銷渠道,在擁抱、運用互聯網方面走在前列,與此同時,企業始終把質量、創新作為追求目標。“德國、日本制造業是中國制造業追趕的目標。他們的中小企業極具工匠精神,都有‘獨門秘訣’。”樓仲平說,把這些基礎的、簡單的事情做好,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企業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場和位置。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