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新媒體營銷時代互聯網+發展方向
著名互聯網+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新媒體營銷時代互聯網+發展方向。“互聯網+”這個概念于2012年在業界首次提出,與2007年出現的“互聯網化”概念一脈相承,強調互聯網與各傳統產業進行跨界深度融合。“互聯網+”是我國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與標志,也是進一步促進信息消費的重要抓手。 “互聯網+工業”即傳統制造業企業采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改造原有產品及研發生產方式,與“工業互聯網”、“工業4.0”的內涵一致。2014年,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應用委員會等國家級產業組織宣告成立,一些互聯網企業聯手工業企業開始了中國版“工業互聯網”實踐,“互聯網+工業”的大幕已拉開。“網絡眾包+工業”。在互聯網的幫助下,企業通過自建或借助現有的“眾包”平臺,可以發布研發創意需求,廣泛收集客戶和外部人員的想法與智慧,大大擴展了創意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搭建了“創客中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鏈接創客的創新能力與工業企業的創新需求,為企業開展網絡眾包提供了可靠的第三方平臺。小米、美的、海爾等企業也各自構建了不同類型的互聯網眾包平臺,對接用戶需求與全球研發資源,征集產品創意和技術解決方案。“物聯網+工業”。運用物聯網技術,工業企業可以將機器等生產設施接入互聯網,構建網絡化物理設備系統(CPS),進而使各生產設備能夠自動交換信息、觸發動作和實施控制。物聯網技術有助于加快生產制造實時數據信息的感知、傳送和分析,加快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華為為中亞天然氣管道提供的“數字化油氣管道”集成通信解決方案,有效地將管道與壓縮機站、計量站、主控中心實時鏈接,管理人員在北京就能實時了解千里之外的管道現場情況,有助于合理制訂檢修計劃,大幅節約運維資金。
“互聯網+金融”可以整合企業經營的數據信息,使金融機構低成本、快速地了解借款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有效降低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程度,進而提升貸款效率。2014年,互聯網銀行落地,標志著“互聯網+金融”融合進入了新階段。騰訊任大股東的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已于2014年12月開業;阿里巴巴任大股東的浙江網商銀行也已獲批。這兩家銀行主要依托互聯網經營,主要客戶定位為小微企業和個人。互聯網銀行將依靠獨特的商業模式與傳統銀行展開差異化競爭,進而有望帶動整個銀行業的變革。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該業務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紛紛自行或與銀行合作開展此項業務。互聯網企業基于大數據技術,在放貸前可以通過分析借款人歷史交易記錄,迅速識別風險,確定信貸額度,借貸效率極高;在放貸后,可以對借款人的資金流、商品流、信息流實現持續閉環監控,有力降低了貸款風險,進而降低利息費用,讓利于借款企業,很受小微企業的歡迎。眾籌這種融資模式具有融資門檻低、融資成本低、期限和回報形式靈活等特點,是初創型企業除天使投資之外的重要融資渠道。目前,我國已成立的眾籌平臺已經超過100家,其中約六成為商品眾籌平臺,純股權眾籌約占兩成,其余為混合型平臺。
商貿領域與互聯網融合的歷史相對較長,多年來,電子商務業務伴隨著我國互聯網行業一同發展壯大,目前仍處于快速發展、轉型升級的階段,發展前景廣闊。企業自營電商。傳統產業擁抱互聯網的一種方式就是主動將銷售渠道互聯網化,并實現“從工廠直達顧客(F2C)”。出口跨境電商。跨境電商是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落腳點。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較快,互聯網對于出口企業的助力作用越來越明顯。截至2014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進出口額已突破30億元。一大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走向成熟。外貿B2C網站蘭亭集勢2014年前三季度服裝品類的凈營收達到3700萬美元,同比增速達到103.9%;訂單數及客戶數同比增速均超過50%。B2B電子商務。近年來我國B2B電子商務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 B2B電商業務也正在逐步轉型升級,目前主要的平臺仍以提供廣告、品牌推廣、詢盤等信息服務為主。阿里巴巴、慧聰網、華強電子網等多家B2B平臺開展了針對企業的“團購”、“促銷”等活動,培育企業的在線交易和支付習慣。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 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