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時代的農村電商破局

電子商務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時代的農村電商破局

電子商務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時代的農村電商破局。政府應該在農村電商的初期發展階段加以扶持、引導,在物流配送、電商培訓、大學生電商創業等方面給予更多關注。

劉傳新建議自治區出臺相應政策,對農產品倉儲物流、冷鏈加工等企業給予支持;在稅收政策上對農產品加工企業有所傾斜。“通過這種方式幫助農產品流通起來,流通好了,農民增加收入、拓寬銷售渠道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劉傳新說,近兩年,供銷社已經在南北疆不少地方搶灘布局了農產品的倉儲和冷鏈物流,今后將集中布局喀什和和田地區。

民建新疆區委會也建議,加強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的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加大扶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力度,為電子商務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等。其中加快農產品和電子商務的標準化建設尤為迫切。

政協委員夏廣泰將目光更多地放在培育和壯大農村電商市場主體上。他建議,新疆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未來5年支持42個縣市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加快互聯網與流通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和壯大農村電商市場主體,創新農村商業模式。建立服務于電商發展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機制,擴大電商在城市和農村雙向流通網絡中的應用。

同時,提高農民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水平和應用能力,著力提高服務于電商的資源配置效率,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現代商品流通和服務網絡,拓展信息平臺、物流平臺建設,努力走出一條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村電商快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互聯網+農業”思維正在悄然改變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方式。農村電子商務是未來最具潛力的市場,這是不爭的事實。只是,如何做好農村電商,仍然是一個難以攻克的難題。

連日來,代表委員們紛紛獻計獻策,希望通過開辟銷售農產品的農村電子商務新渠道,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現狀:“最后一公里”成農村電商“攔路虎”

2015年,中央財政首次安排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我區尉犁縣、特克斯縣等7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補貼1.3億元,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政協委員、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經信委企業服務辦公室副主任王紅春介紹,通過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試點,尉犁縣確實在拓寬農產品推廣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以及提升農產品美譽度等方面有所進步。但依然暴露出人才、運營、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短板。

由于偏僻農村物流點分布較少、農村物流網絡不發達、配送成本高等問題,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配送難度較大。此外,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電商分布分散,配套行業沒有能力向農村地區延伸服務,這些都是掣肘農村電商發展的原因。

“專業技術人才缺失是農村電商發展最主要的‘絆腳石’。”王紅春說。

此外,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維護、推廣費用較大,普通農民難以負擔。新疆果業集團有限公司在9大中心城市建立倉儲冷鏈配送中心,另外還有1080多個加盟店和直銷店,銷售渠道已經布局到了一線城市。“預計2015年新疆農產品網上銷售額超過8億元。”劉傳新說。

“互聯網+農產品”所帶來的效應,人大代表、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黨委副書記、八師師長,石河子市市長盛焉江非常感慨:“石河子的蟠桃非常出名,最好的蟠桃在桃園里是十元錢一公斤,電商賣到內地,一個蟠桃就賣十元錢。發展農村電商大有可為。”據統計,在電商領域,2015年石河子新增市場主體1000多家。

建議: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據測算,從搭建平臺到維護啟用需要投入資金近200萬元,而后期平臺推廣費用更是水漲船高。若依托商業電子平臺,如在天貓注冊一個網店需支付開辦費用15萬元,網上店鋪運營技術服務、線上推廣等費用每年達20萬元,同時還需要具備倉儲條件和專業的運營團隊。

探索:農產品營銷新路徑針對現狀,探索我區農村電商發展和農產品營銷新路徑,成為部分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政協委員、自治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會副主任劉傳新認為:基于“互聯網+”的優勢,一家一戶走市場的銷售模式,需要電子商務的有效資源整合和創新方式來完善。

去年,新疆林果網B2B平臺成功上線,可借助阿里巴巴集團大平臺、大數據的優勢,利用電子商務覆蓋面廣、擴散速度快、傳播能力強的新業態功能,全方位展示銷售新疆特色農產品。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