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營銷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發展
大數據營銷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發展。大數據的大是顯而易見的。甚至有些大公司都沒有能力去處理海量數據,并用來分析和日常的使用。如果你有海量數據存在服務器上,并且想要利用服務器上的所有數據,是會出現問題的。比如你可能沒有可用的計算能力去分析這些數據、也可能在運行這些數據時沒有與需求精準匹配的100%利用服務器的資源和時間。然而,如果你將你的業務數據存在云上,你就可在線下處理海量數據并且適應快速變化資源的需求。云不僅可以減輕你擁有服務器的工作量,并且給你提供靈活、經濟高效的處理能力。
“云技術是非常靈活的”
數據存儲在云上提供了靈活的數據處理能力,你只需要支付你需要處理數據的費用。當處理罕見數據塊的時候,其優勢更明顯。
接下來是亞馬遜的成功案例。自從云計算被隆重推出后,亞馬遜利用云計算實現了在大多數時間中他們只利用了10%的服務器資源,幫他們省了一大筆錢。
所以,大數據是贏家還是輸家?36大數據表示,對于輸贏的兩方的爭論都存在,無論如何,我堅信正確的使用大數據便是贏家。
在未來(也是現在)大企業應當擁抱大數據。 大數據是快節奏的野獸,在大數據淹沒我們之前,我們應當將它處理消化!
現如今,大數據在各種地方。AT&T擁有一個312TB的數據庫,NSA每天的數據使用量在3千萬GB,Facebook的用戶每天分享的內容達3百億。在大數據時代,這些數據中存在巨大的財富和大量的機會。
大數據我們總在大規模的創造工具,利于我們的生活方式并使我們的生活更簡單。然而,這些工具有時會比其他系統更容易作弊。比如,數據監控工具“谷歌排名”,可能存在幕后操作,通過所謂的黑帽SEO(黑帽搜索引擎優化),是有望幫助一個網址在谷歌搜索排名中靠前的。
2015年房地產市場度過了極其跌宕起伏的一年,前三季度有驚無險,最終在四季度實現爆發,并在成交總量上創下了歷史峰值。相關企業的表現同樣不俗。克而瑞信息集團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5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TOP100》顯示,在過去一年,TOP100房企金額和面積門檻雙雙大幅提升。
“2015年主流房企有了比較大的進步,萬科都到了2600億元。”易居(中國)執行總裁、克而瑞信息集團董事長丁祖昱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比較樂觀的原因之一是政策。“我認為政策也會推動接下來2016年、2017年甚至2018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
回頭綜合看2015年,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在供應端紛紛實施“有供有限”策略,從源頭控制商品房供應;同時從需求端入手,降首付、降利率、減稅費、予補貼、放寬公積金貸款政策,取消限外等多手段并施,千方百計去庫存。
對于行業整體上的過剩,目前業界已基本形成共識,并且正在多方尋找突破點。深圳(樓盤)卓越集團總裁王衛鋒對此表示:“商用物業總量在很多個城市是過剩的,因此運營比什么都重要。我們還發現在一些總量比較小的市場,‘贏家通吃效應’在發揮作用,一個有分量的綜合體就有可能把這個城市一半以上的份額拿下了。”
“這其中,大數據產生了重要作用。”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宗磊向本報記者解釋道,“信息越對稱,掌握的信息量越大,你看得越清楚,在做決策和把握時機時才越有利。這正是大數據產生的實際效益。近年來,大家感覺到大數據撲面而來,跟我們的工作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了,但是又很模糊,未來可以想象的空間非常大,道路還很長。”
具體到商業應用方面,用大數據對客戶進行畫像有著重要意義。崔曉波舉例說:“比如北漂人群,我們通過人群消費畫像,發現他們注重性價比,不愿意花冤枉錢,時間充裕,相對傳統。據此設計了一些產品,推薦了一些營銷的點,并且做了他們對品牌的偏好分析,然后給商業地產引入這些品牌店作為一個依據。”
同樣的,一個企業擁有越多的數據就越容易吸引客戶。換句話說,大范圍的客戶調查易于構建企業用戶的用戶畫像。大量可用數據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另一方面來講,擁有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使得那些想要描繪精準數據的企業難上加難。在看似永無止境的數據中找出精準的數據是非常困難的。
大數據并不總是答案。作為用戶,我們通常更喜歡量身定做而非批量生產。一個一刀切的做法并不總是合適的。舉例來說,有一款手機APP,它的設計初衷是為用戶指明前進方向。應用本身能夠接收大量的道路布局和道路信息數據,但是它提供的路線建議卻可能將用戶導向一條封閉的道路或者一個封閉的施工現場。
大數據需要快節奏。為了保持先進必須不斷更新。再次用手機地圖這個例子,為了解決交通問題的不可靠性,這個APP需要每秒更新道路和交通報告。Waze 這個APP容許用戶更新地圖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堵塞和一些可以幫助其它司機的信息。
“毫無疑問,我們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衣、食、住、行、玩、旅等所有的活動都直接跟移動APP相關,我們已被各種各樣移動互聯所包圍。據我所知,房產APP目前的滲透率占到3%,增長達到54%,這是非常可怕的,未來可能會成為支柱型的應用。”
正因為意識到大數據的潛力,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往這一方向轉型。然而,對比美國較為成熟的房地產大數據之后,東方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竺勁則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大數據發展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型還在探索之中。一是缺乏真實成交的數據基礎,二是房產市場不夠成熟(一手房市場仍是主流),三是金融深化程度不夠,場景仍不夠豐富,四是缺少成熟投資者。”
盡管如此,大數據與房地產相關的各種應用已經悄然改變著整個行業的運行模式。“發生變化最多的是價格,營銷、拿地、定位、眾籌等方面的改變。”丁祖昱表示,“現在出來的多半都是偽眾籌,真正的眾籌幾乎沒有,就是因為沒有大數據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