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移動互聯網與流量經營
移動互聯網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移動互聯網與流量經營。流量成移動互聯發展重要推動力,多元化流量經營成焦點。流量已成移動互聯網行業前進主要推動力。流量經營有巨大的空間。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手機網民每月流量套餐額度分布上,31.8%的中國手機網民月流量套餐在30-100M內, 12.8%的中國手機網民每月手機流量套餐不超過30M。
另外,更有工信部10月數據,國內人均月上網流量是192MB,這比全球人均月上網流量450MB低了不止一半,比起美國人均月上網流量2G,更是相去甚遠。因此我們看到,盡管移動端已呈超越PC端之勢,但流量卻在制約著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不管是3G還是被業內一致看好的4G,流量資費一直是不少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的一大障礙,視頻、音樂、地圖等大流量業務尤其如此。正因如此,流量經營開始凸顯出其重要性。意識到這一點之后,互聯網企業逐漸開始將營銷重點聚焦于流量之上,包括騰訊、阿里、新浪、網易、搜狐等在內的主要互聯網企業都開啟了以流量資源作為營銷方式的發展戰略,并尋求與運營商的合作。
“業界普遍認為廣州難出巨頭的原因在于廣州的投資環境不如北上,但如此形勢看來,如今的廣州誕生下一個YY、唯品會不太遠。”在廣東互聯網大會組委會及iiMedia Research Group(艾媒咨詢集團)承辦的2014廣東互聯網大會&2014全球移動互聯網CEO峰會結束后,業內人士紛紛這樣感嘆道,更有互聯網觀察人士表示,此次大會為互聯網金融、移動游戲、廣告營銷,乃至運營商流量、賬號經營等各個移動互聯網細分領域都起到了指引性作用。
在流量、賬號經營方面,開啟了運營商經營新模式的中國電信21CN綜合平臺是行家。2014全球移動互聯網CEO峰會上,中國電信21CN綜合平臺副總經理任偉權發表了主題演講,詳細分享了中國電信綜合平臺聚合流量、認證、支付、存儲、消息、位置、同化、數據的八大能力。
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新移動應用層出不窮,商業模式、渠道推廣都成了CP面臨的發展瓶頸,同時流量也成為推動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關鍵。鑒于此,流量后向經營憑借其龐大的潛在用戶群體覆蓋面、強有力的推廣潛力受到了廣泛關注。此外,運營商基于大數據以及智能管道能力的定向精準投放也開始成為流量經營的秘密武器。中國電信綜合平臺匯聚了統一賬號、流量經營、數據應用、位置服務、統一支付的核心能力,正成為多元化的流量經營的先行者,并將為移動互聯網行業新生態圈構建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3年下半年,中國電信集團成立中國電信綜合平臺開發運營中心,其以“去電信化”,既摒棄傳統運營商固化思維,以更貼近客戶和關注客戶需求和感知為重點內容,發展“差異化”和“市場化”流量經營模式。移動互聯網專家認為,相比國內其他運營商,電信作為老牌運營商推出的中國電信綜合平臺更符合當下市場創新和轉型的迫切需求。
前向流量付費遭淘汰,運營商謀求流量運營創新模式。近一年來,國內運營商們在流量運營方面真可謂下足了功夫,不僅加速了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同時自身業務也能夠得到拉動。而在這一過程中,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之間不僅僅是流量合作,還囊括了業務分析等。
對于目前龐大的流量經營市場,艾媒分析師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智能手機App應用數量不斷增加的現狀反映出手機網民在手機端對娛樂元素、即時資訊等需求的與日俱增,單個手機網民在手機流量的月使用總量上呈現上升的趨勢。在此基礎上,簡單、笨重的前向流量付費方式今后將難以為繼,后向付費、定向流量越來越多。
通過2014全球移動互聯網CEO 峰會上中國電信21CN綜合平臺副總經理任偉權的介紹,記者發現,在流量運營方面,電信21CN綜合平臺并不是單純的追捧市場,完全摒棄傳統的前向運營模式,而是在構建個人用戶和企業客戶相結合,前向收費與后向收費相結合,傳統網絡與互聯網化相結合的‘三個維度,兩個方面’的立體平臺,并通過這個平臺逐漸接入聯通和移動的平臺和能力,形成橫跨三大網絡的市場全覆蓋的平臺。業內專家認為,在當下電信產業不斷改革的洪流中,中國電信的眼光顯然放得更寬,在運營商面臨OTT化的新情況下,顯然綜合平臺被賦予了業務創新突圍的重要使命,或在將來為業界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