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金融的前景
互聯網金融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金融的前景。2015年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網絡銀行版塊來說,騰訊微眾銀行已經試營業,螞蟻小微金融的網商銀行也開業在即,都尚處于試點試運行階段。2015年這個版塊估計以兩家試點為主,最多在年底再允許一到兩家大型互聯網公司試水網絡銀行。網絡第三方支付業務按照正常步伐發展即可,此項業務也比較成熟。一個看點是網絡征信業務和機構可能出現幾家。同時,銀行包括大型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可能都將加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步伐和加大其投入。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變數最大的是P2P網貸和眾籌融資兩個板塊。P2P網貸的監管政策遲早要出臺,只是時間問題和監管內容嚴與寬的問題。一方面2015年P2P網貸和眾籌融資仍是一個大發展時期,平臺增速仍將居高不小。另一方面一批P2P網貸將會“死掉”:一是被自己的高風險引爆后“炸死”,二是被市場化淘汰,主要是業務萎靡,經營不下去導致的;三是可能被監管政策“卡掉”。
P2P網貸一定要將防范風險、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眾籌融資一定要回歸本性,還其真實面目。投資者將會青睞于平臺安全性高、風控嚴格的P2P網貸。筆者一直強調,P2P網貸平臺本身不能做擔保的前提下,一定要尋求第三方融資性擔保模式,給平臺業務發展以出路。一個可供借鑒的最佳網貸模式就是芒果金融的P2B模式。
從網貸平臺發起本質來看,芒果金融P2B網貸平臺一開始就定位于做金融信息中介,而且控股的是大型國企。背靠國企大樹,實際是控股的大型國企給予了信用背書。從模式上看,中國互聯網金融發起人——阿里巴巴的產業帶運營商共同參與運營平臺,模式和技術都沒有任何漏洞。
更為關鍵的有兩點:一是芒果金融的P2B網貸平臺融入資金方定位非常清晰—企業直募模式和債券轉讓模式。把融入資金方限制在企業定位上,排除了在市場盲目尋找融入資金方特別是個體和自然人的風險,而且切切實實旨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債券轉讓模式的債券在原始發行環節已經經過一次信用評估和考核,作為轉讓平臺的風險將會大大降低。二是芒果金融引入了大型國有擔保公司第三方擔保模式,全額擔保項目。跑路的平臺都是自身擔保而又實力不夠,最終導致資金鏈條斷裂。芒果金融引入第三方況且還是大型國企擔保公司,投資者資金有了安全保障。
我們注意到,芒果金融P2B網貸投資者一般享受8-10%有保障的投資收益,這個回報定價在網貸中是偏低的,正是因為偏低才合理、才理性、才有保障基礎。同時,芒果金融網貸平臺承諾“若借款人逾期,則推薦借款項目的貸款機構會在2個工作日內代償該期本金、收益和罰息。”這就徹底消除了投資者的顧慮。
2015年,互聯網金融將是又一個大發展之年。在這種大發展中,千萬不要忘記和忽視風控。金融的本質是信用,金融管理的關鍵是管理風險。不要讓P2P網貸野蠻發展導致的風險泛濫毀了互聯網金融的前程,也毀了2015年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又一次機遇。芒果金融模式也許是所有網貸平臺應該效仿的模式,應該是所有投資者最為青睞的平臺。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元年,2014年是互聯網金融在備受關注、廣泛爭議中大發展的一年。2014年年初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使互聯網金融有了正式名分。余額寶風波持續發酵使得2014年上半年互聯網金融成為中國經濟金融行業的熱點事件。P2P的大發展,眾籌融資的登場,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的激烈競爭,特別是阿里和騰訊兩家互聯網銀行試點開始籌備,互聯網金融迅速進入到國際國內經濟視野。
2014年互聯網金融參與者、進入者可謂蜂擁而至。大型網絡公司比如阿里巴巴、騰訊是主力和探路人。本來產生于市場、民間、草根、民營資本的互聯網金融也吸引來了商業銀行包括四大國有銀行開始涉入甚至進入到P2P網貸平臺。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大型國企通過控股形式參與到互聯網金融的P2P網貸開始破冰。植根于湖南、面向全國的芒果金融,成為中國首家大型國企與阿里巴巴產業帶運營商共同參與運營的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
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給予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包容性、觀察期和發展空間,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比任何國家都好的監管環境。至今中國監管部門沒有出臺任何實質性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這個環境稍縱即逝,一旦P2P野蠻生長闖出金融風險大禍,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尺度立馬就會收緊。這一方面要求一定要珍惜這個監管寬松環境,千萬不要弄出不可收拾的大風險,另一方面趁監管寬松之機迅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和種類。這個機遇一定要抓住。芒果金融以大型國企為支撐,首家探索大型國企進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不僅拓展了國企最重要的領域——金融而且還是最為領先、最具創新力的互聯網金融,這個機會抓的好、抓的妙。
無論從互聯網金融的業務種類、產品品種、機構數量、參與主體等等方面,2014年都是互聯網金融大發展的一年。不可否認的是,其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風險是顯而易見的。集中表現在P2P網貸上。P2P網貸這一兩年發展近乎到了瘋狂地步。截止2014年底,全國約有正常運行的P2P平臺1575家,投資者100多萬人,累計成交量高達2528億元。僅2014年新上線的網貸平臺超過1000家。做為高風險行業的金融業,瘋狂發展的背后一定是金融風險的快速爆發。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一年的問題平臺多達275家,占比高達17.5%,是2013年的3.6倍。其中僅12月份的問題平臺就高達92家,超過2013年全年數量。而2014年所有問題平臺累計導致投資者損失約60億元。跑路不斷,倒閉潮襲來。
正是由于P2P網貸的如此盲目發展和風險凸現,使得社會各界包括監管部門談互聯網金融色變,使得中國互聯網金融這個偉大創新蒙羞。那么,在飽受爭議中風雨飄搖發展的互聯網金融進入2015年后會是怎樣的一個發展前景呢?筆者認為機遇大于挑戰。
從高層政策層面來看,互聯網金融的草根性、普惠性、特別是對于解決將近20多年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頑癥起到了較大作用。雖然飽受爭議,對P2P風險詬病不少,有因噎廢食的思想傾向。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李克強總理視察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時要求:“政府要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便利的環境和溫暖的春天。”并肯定了互聯網金融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上的作用和地位,給予極大期望,還對“互聯網金融倒推傳統金融的改革”以厚望。有總理的支持,互聯網金融的春天就要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