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互聯網專家與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應邀為新華社講授互聯網轉型課程

資深互聯網專家與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應邀為新華社講授互聯網轉型課程

著名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應邀為新華社講授互聯網轉型課程

2015年9月7-8日,著名品牌與互聯網專家及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應邀做客北京理工大學為新華通訊社講授《互聯網思維及傳統企業的轉型落地策略》培訓課程,數十位來自新華社通信技術局及各地分社的相關管理人員以飽滿的熱情參與了本次的課程培訓學習。互聯網社會的深入讓企業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便是做為國家級的新聞機構新華社也不例外。在今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機構應該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來更好的服務于用戶?要如何在全新的市場環境中取得持續甚至更大的成功?又要如何創新企業的經營模式并實現經營的革新轉型?帶著這一疑問,全體學員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本次的課程培訓中,并在課程中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經營與老師講授的關鍵知識點,做出了多個引領企業互聯網轉型升級的互聯網實戰案例,受到劉杰克老師的高度稱贊!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國國家通訊社和世界性通訊社。現任社長蔡名照,總編輯何平。新華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紅色中華通訊社(簡稱紅中社),1937年1月在陜西延安改為現名。新華社總部設在北京,在全國除臺灣省以外的各省區市均設有分社,在臺灣省派有駐點記者,在一些重點大中城市設有支社或記者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設有分支機構,在境外設有180個分支機構。新華社建立了覆蓋全球的新聞信息采集網絡,形成了多語種、多媒體、多渠道、多層次、多功能的新聞發布體系,集通訊社供稿業務、報刊業務、電視業務、經濟信息業務、互聯網和新媒體業務等為一體,每天24小時不間斷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種文字,向世界各類用戶提供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等各種新聞和信息產品。新華社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忠實履行“喉舌”“耳目”職能,充分發揮“消息總匯”作用,努力建設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領域均占主導地位的國際一流的世界性通訊社,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新華社全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國際報道和對外報道水平,積極搶占海外新媒體和主要社交媒體平臺,打造“網上通訊社”,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釋中國特色,充分發揮對外宣傳主力軍和主陣地作用,維護國家利益,服務外交大局。新華社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新華網成為國內最知名的綜合性新聞信息服務平臺之一,“新華社”客戶端及其分客戶端成為國內移動互聯網領域最大的黨政企客戶端集群,培育“新華視點”“新華國際”等一批網上信息品牌,初步建成適應新媒體市場的新聞信息產品體系。新華社還擁有中國媒體行業規模最大的多文種多媒體新聞信息數據庫。新華社編輯出版并公開發行20多種報刊,包括《新華每日電訊》《參考消息》《瞭望》《半月談》等,2014年平均期發總量近750萬份。新華社重視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發起并成功承辦世界媒體峰會和主席團會議,主辦世界媒體峰會首屆全球新聞獎評選。與18家聯合國所屬機構建立高層往來關系,與其中9家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成為全球第一家與聯合國所屬機構建立系列化、機制化、常態化合作關系的世界主流媒體機構。新華社是許多國際新聞組織成員,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訊社或新聞機構簽署了新聞交換、人員交流和技術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協議。

北京理工大學創辦于1940年,前身是誕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高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大學,首批設立研究生院,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行列,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七十五年櫛風沐雨,學校的發展始終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李富春、徐特立、李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擔任學校的主要領導。1942年秋,毛澤東同志親自為自然科學院題寫了校名。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同年,學校的航空系被抽調參與組建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冶金系被抽調參與組建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采礦系及專修科被抽調參與組建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1988年,學校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歷經多年發展,學校已在學科專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位居中國研究型大學前列,躋身于國內一流理工科大學。2012年,學校首次進入在全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大學100強”和“世界大學500強”,在入選的19所中國高校中名列第13位。學校擁有中關村校區、良鄉校區、西山實驗區、珠海校區和秦皇島分校;設有19個專業學院和教育研究院、研究生院、基礎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及珠海學院。學校現有教職工3536名,兩院院士13人,國家“千人計劃”教授13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7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29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1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4人,博士生導師500余人。學校已經與6大洲58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高校簽訂校級合作協議,并先后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俄羅斯鮑曼國立技術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大學等40多所世界名校簽訂學生交換協議,形成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全球性網絡。學校積極與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業開展科技合作,特別是與軍工企事業系統建立了產學研聯合體。面向未來,一切從提高教學質量出發,一切從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出發,一切從奉獻偉大祖國出發,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努力培養高素質人才,大力增強科學研究能力,進一步突出國防科技辦學特色,著力打造優秀的北理工文化,加速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到2020年,把學校建設成為亞洲一流理工大學;到2040年,把學校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理工大學。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

資深互聯網專家與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應邀為新華社講授互聯網轉型課程》有1個想法

  1. 感謝劉老師的原創觀點和實戰?例,不但開啟了大家的互聯網思維之窗,而且激勵出顛覆性的互聯網運營創新勇氣。為劉老師的辛勤授課致謝!點贊!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