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教育變革
著名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教育變革。互聯網+”時代,教師如果一直固守老一套的教學方式,則會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那么,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如何才能緊跟時代的潮流,完成教師的轉型呢?1、主動擁抱而非被動接受新技術。今天的學生,是數字化時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們從小就接觸和使用這些數字化產品,體驗數字化環境帶來的種種便利。作為教師,如果不正視這個現實,堅守在固有傳統的經驗上,那么,就會被自己的學生和先進的技術遠遠地拋在后面。于是,今天,教師要和學生們一起擁抱新技術。長期以來,教師用紙和筆計算學生的學習數據,耗時費力,準確率也不高,我愛教師網小編覺得,“互聯網+教育”讓這一切變得輕而易舉。學生用電腦答題的同時產生海量數據,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告訴教師:哪些題過易,人人都會做,答題是無效勞動;哪些題過難,多數學生在哪個知識點出現“卡殼”,學生是否在特定段落做了筆記,是否在文章結束前就放棄了閱讀。從這些數據中,可以揭示出學生最佳的學習策略。當然,通過這些數據以及先進的技術手段,不但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學情,還可以為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2、借助互聯網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學習。只有不斷“海納百川”,才能“源源不斷”;只有不斷吐故納新,才能與時俱進。如今,只要接入互聯網,海量知識就會撲面而來,無論是哈佛大學的課程,還是一線科研的成果;無論是視頻教學,還是線上答疑、討論;都能依靠互聯網的力量學習。“互聯網+教育”,讓學習變得方便,也為教師開啟了不斷深入學習的大門。3、與學生溝通不再僅限面對面。“互聯網+教育”不僅在于可以實現教學信息和內容的遠程傳輸和資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時空的局限,讓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全方位的雙向互動交流。這種交流可以是實時的,也可以是非實時的。教師借助互聯網不但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也能通過虛擬學習社區、在線社區,和每個學生進行更全面、更密切的互動和交流,這也便于教師深入了解學生需求。4、不只傳遞知識而要設計學習過程。
傳統課堂的主宰是教師,學什么、何時學、怎樣學、學多深、學多快、學多少都由教師掌控,學習者無論如何都擺脫不掉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真正的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自己能掌控學習的內容、時間、程度、進度、方式和節奏。而現代信息技術則可以將優質的教學視頻傳至網上,學習者何時看、在何地看、何時進、何時退、何時停都由學習者自己掌控,他們可以在任何不懂的地方暫停、重播。學生可以獨立地,隨時隨地、隨意地,一遍又一遍地訪問課程內容,真正實現了“按自己的步驟學習。”當學習可以被自己掌控時,自主學習就真實地發生了。站在教師的角度,誰都希望抓住學生的興趣點,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具體的教學或者活動中,順帶“搞定”了知識點,那當然是最理想的。教學活動是重中之重,而教學活動的設計依賴于教師教育能力的提升。教師不單是講課,要變身“設計師”。 5、讓學生聆聽更要在虛擬中交互 讓學生學會主動發問,主動發問的過程,伴隨著主動探究,創造能力在不經意間養成。6、教會學生多維度探究而非標準答案。在“互聯網+”時代,孩子們獲取知識和尋找“答案”的途徑、方式有很多,在這樣的時代,如果還卡住“標準答案”不放,則將毀掉孩子的創造能力。在西方的語文課里,除了拼寫和文法等“硬件”有單一標準外,所有的思考題、智力題、作文、社會調查、課堂討論等“軟知識”,都沒有標準答案,完全開放。7、從課堂展示到多樣化創作與分享 把自己的課程做成視頻放在網上,與世界共享。常同學今年5月才剛剛確定考研的,其實備考GRE的時間并不充裕。她在又要顧及校內課業,又要分散出精力申請新學校的情況下,有些慌亂而迷失方向。這時,小站教育的課程吸引了她的注意,與在線課程顧問商談后,對方主動提出為她安排一堂免費試講。小站教育實行的是全程在線教學,我們都知道互聯網改變了教育模式,即打破時空及實體資源的限制,能夠在家學習正符合常同學節約時間的需求。
她抱著反正也不吃虧的心態,和老師協商好了試講課的時間。第一節課她是很激動的,還沒在網上上過課呢!這種新奇的感覺很讓人新鮮。很多學員在最初接觸互聯網教育的時候第一印象都是新穎,但很快他們就發現了這種教學方式的其他好處。常同學發現,試講老師并沒有因為不是正式課而隨意敷衍,可以看出是認真備了課的,課后還認真地給了她反饋,每一句都點到了痛腳。這便是人們常說的互聯網教育的另一個好處:便于定制式教學。終端客戶本身并不十分關心互聯網領域的各種理念、教條和新名詞,他們更多談到的是自身的感受。比如互聯網+強調要求在線教育企業更加關注“人”的層面。互聯網技術的意義不是讓教育更加遠離人,而是更貼近個體,關注每個學員的深層需求,定制個性化的學習體驗。而最終驅動常同學敲定課程的還是這些新互聯網老師上課的態度。通過互聯網,學生能更隨意地與老師交流溝通。小站教育的很多學員都表示,原先看到老師就不敢開口講話,但在隔著電腦屏幕后,交流開始變得順暢。很多“啞巴英語”的學員,在屏幕對面老師的耐心引導下,逐漸變得敢說敢言。大家都表示,現在的互聯網課程老師不再以訓斥和教導為主要教學方式,而是像朋友一般地平等溝通。這樣會讓很多性格靦腆的學生更容易開口說英語,敢于表露自己的缺點。如果對老師個人有意見,不方便向老師提出的話,還可以向課程顧問傾訴。互聯網適當的距離感反而讓溝通能放下包袱,變得更順暢。如今的在線教育創業者不僅需要關注商業模式的轉變,也要更深刻的思考互聯網、教育、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將更多考慮大眾感受和大眾評論。我們從小站教育的一位學員那里,聽到了來自教育受用者的最直接的聲音。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 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