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互聯網金融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日前,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最新召開的金融企業座談會上表示,當前要加強對信貸分類的指導,做到有扶有控,既能支持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發展,也能夠對市場前景好、暫時有困難的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李克強表示,在整體信貸流動性保持寬松的背景下,信貸總量也要保持適度增長,以便加大對信貸的調控力度,支持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小微企業的發展。具體來說,要加強對信貸分類指導,做到有扶有控,對市場前景好、暫時有困難的企業不斷貸、不抽貸,對破產重組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自持。
劉杰克老師認為,需要注意的是,總理講的是“鼓勵互聯網金融依托實體經濟規范有序發展”,這里有兩個重點:一是“依托實體經濟”;二是“規范有序”發展。
其實,互聯網金融的根本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普惠金融,服務更多的小微企業。在互聯網金融出現初期,確實有很多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到的客戶享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帶來的紅利,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進入這一領域,原本扶持實體經濟的方向有些變味。互聯網金融行業反而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盈利點、非法集資叢生的漩渦。
中國人民大學的董希淼認為,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效果并不夠明顯。他認為,金融是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互聯網金融的根本使命,在于更加有效率地將貨幣、資金配置到經濟部門和個人,快捷、普惠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互聯網金融應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覆蓋長尾市場,提升小微企業和個人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現在互聯網金融的多種模式,并沒有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立腳點和出發點。比如余額寶,雖然培養了普通民眾的理財意識,但也間接地推高了銀行的負債成本,進而可能推高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比如P2P網貸,幾乎成了高利貸的網絡版,對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并沒有太大幫助。
據了解,在我國的中小企業中,長期存在資金被壓貸、抽貸問題。早在2014年,國務院就為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采取了許多措施,但從企業反映的情況看,在企業經營不好的時候,作為信貸發放的主體,銀行機構實行“一刀切”的壓貸、抽貸,阻礙融資是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沉重一擊。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一只“靴子”已經落地,另一只細則“靴子”落地進入讀秒時刻。正在洗牌中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翹首以盼,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金融企業座談會上強調,鼓勵互聯網金融依托實體經濟規范有序發展。
近期,監管層對P2P行業的密集措施,增強了業界對監管細則出臺的預期。有多位業內人士透露,監管細則已經幾易其稿,包括不得設立資金池、注冊資本金或為5000萬元、平臺需在銀行進行資金存管、建立互聯網金融網站備案制度等內容。
大平臺在等著細則出臺,小平臺日子則并不好過,特別是互聯網金融中的 P2P行業已經從草根創業逐漸過渡到專業機構的游戲,行業大洗牌似乎即將到來。不少互聯網金融行業人士既期盼又忐忑。未來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到底是怎樣的思路?
對于需要改進的地方,下一步,互聯網技術應與金融業務深度交融,現在也正是往這樣的方向進行要求和引導。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的一部分,互聯網金融應在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重要作用。比如,互聯網支付應定位為支付服務中介,堅持小額、快捷等原則;股權眾籌融資應定位為公開小額股權融資的活動,融資方應為小微企業。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認為,互聯網金融主旨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小微企業服務,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P2P行業標的也有可能存在資金流向股市等資本市場的情況,但具體數目有多少現在也不好說。
不過,金信網首席運營官表示,未來P2P行業可能持續下滑,市場資金面的寬松有利于改善實體經濟,降低借款人融資成本,提高資產質量,壞賬率也會隨之降低,投資人的風險自然也會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