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時代小微金融的互聯網金融轉型之道
網絡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時代小微金融的互聯網金融轉型之道。2015年11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十八次會議通過《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提出也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機遇。
然而,在“互聯網+”、“雙創”、“一帶一路”以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機遇下,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現行制度辦法滯后、政策落地難,資本與人才匱乏,缺乏與行業相適應的資本人才機制等問題制約著普惠金融的發展。小微金融機構作為踐行普惠金融的主體,受到宏觀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也較大。
“以2015年的統計,我們服務的小微客戶為公司貢獻的規模收入占公司整體規模收入約2%,這說明了普惠金融確確實實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同時很多工作還需要我們從業者腳踏實地的來研究、化解,找出好的解決方案。”中關村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琦說。
“管理辦法需要升級,機構內部也需要打造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張國祥認為,普惠金融需要創新與重塑。實現制度、資本還有團隊的升級。
普惠金融具有包容性、互惠性與綜合性三大特點。在張國祥看來,發展普惠金融要堅持國家邏輯先于市場邏輯,完善資本、人才、機制三大條件,平衡杠桿、風險、規模、收益四大要素,兼顧股東、客戶、團隊、監管、同業五大關系,打造“綜合、混合、融合、結合、整合、聯合”六大合力。
2015年擔保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邊是規模下降,一邊是代償高發。而過去一年的小貸行業也面臨著不小的沖擊,發展全面放緩,部分省市的小貸公司出現了負增長。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眾多企業融資需求減弱,固守傳統業務領域無疑將被市場淘汰,圍繞投融資開展業務的小微金融機構也在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尋求適合自身發展的變革之道。互聯網金融、同業合作、制度創新等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焦點。
加速布局互聯網金融
定位于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的網金社于2015年6月成立,其最大股東是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投保”),此外,恒生電子與螞蟻金服也是該平臺的兩大股東。平臺借助中投保的投融資擔保經驗、恒生電子的IT技術以及螞蟻金服的平臺運營能力,為機構和個人提供融資服務。在中投保董事長黃炎勛來看,“我們是強強聯手”。
以普惠金融為目標的小微金融機構,伴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規范、成熟,互聯網金融平臺與小微金融機構將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我覺得未來小微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應該是共贏的。”博金貸CEO熊小鵬認為,小微金融可以在擔保增信、盡職調查等方面與互聯網金融進行合作。P2P網貸平臺作為信息中介平臺,能夠把各個實體互相連接起來,產生更大的效益。
上海外經優匯典當行是一家以機動車為主要抵押物的典當行,其創始合伙人張靖表示,為盤活資產,公司也在積極嘗試與P2P平臺合作。“我們有優質資產可以與P2P、銀行機構進行合作,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此外,擁有重慶昌隆、億德、融生源、匯渝、天宇、盛元昌等11家小貸公司參股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萬錢堂”迄今也已運營半年多時間。
網金社與萬錢堂在業內并非個例。瀏覽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股東背景不難發現擔保公司與小貸公司的身影。在“互聯網+”時代下,與科技公司或是電商平臺聯手成立互聯網金融平臺已成為小微金融機構突破傳統業務領域向外部拓展的重要一步。
布局互聯網金融平臺不僅能夠緩解融資難題、拓寬業務領域,同時也是推動機構轉型升級的有利契機。“在經營小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小微機構包括小貸公司遇到的非常困難的“瓶頸”就是資金“瓶頸”。盡管政策允許小貸公司從不超過兩家商業銀行獲得融資,但事實上,很多小貸公司從銀行是拿不到貸款的。”東方金科總經理胡玉君坦言,其東方匯平臺設立的初衷也是解決集團內部小微金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隨著平臺的發展壯大,得益于互聯網思維,獲客端呈現幾何式的增長。
交叉布局 合作共贏
在互聯網金融發展如火如荼之際,傳統的小微金融機構發展速度顯著放緩。為突破當前的發展困境,小微金融機構在積極尋求自身業務發展的同時,還與P2P網絡借貸平臺等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合作,或者是在布局互聯網金融服務時與行業內同類機構“抱團”,壯大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
“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結束。”瀚華金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祥提出了“伙伴金融”這一概念,“單一的小微金融機構很難形成生態圈。將相對弱小的機構、平臺對接,形成合作紐帶,共擔風險,建立企業關系和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