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與保險
著名互聯網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平臺與保險。有無保險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沒那么重要去年7月18日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保險公司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風險抵御能力”。但是隨即出現不少互金平臺夸大宣傳保險效果誤導客戶的現象。2016年初,保監會印發了《關于加強互聯網平臺保證保險業務管理的通知》,針對互聯網平臺保證保險業務存在的問題,重點對互聯網平臺選擇、信息披露、內控管理等提出要求。直到近日傳聞保監會要求“全面清退”,這場和保險的愛恨情仇才算有了結局。這樣的做法,和保監會對互金行業合作嚴肅謹慎的態度是相符的。守住風險底線,是保險行業最先考慮的準則。投看待保險業與互聯網金融若即若離的距離?目前,保險最大的作用只是一種增信措施,如果認為上了保險,就能擁有百分之百可靠的投資,那也多是自我安慰,投資者在最初就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風險和收益永遠相輔相成。
互聯網金融平臺不能把一切投資風險都推給保險,我們自身也不允許給投資者造成保險兜底的假象,這和兩會呼吁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有限責任”的號召是相違背的。無論平臺有無保險,平臺本身都應該加強對借款項目的審核、風控、催繳等流程的監督,這是互金平臺的責任,也是企業應該堅守的底線。保險對互金平臺來說應該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只有平臺自己將逾期、壞賬風險降到最低,才能吸引保險行業的輔助和支持,而不是指望保險來降低投資風險。保險和互金平臺的關系,應該是相互吸引,而不是求“之”若渴。“最后,回到我們的主題,互聯網金融平臺本身就應該具備降低投資風險的能力,做好投資風控和欠款追繳,保持好第三方中介平臺的本質,才是對投資人最大的負責。無論有沒有保險,互金平臺的責任和義務,都不會變,互金平臺的信用也不會因為保險的退出而受損。前有互聯網金融平臺攜手保險企業給投資者吃定心丸,后有傳聞保監會叫停所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賬戶資金安全險”,這一來二去的變化不僅讓投資者摸不著頭腦,也讓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同僚們五味雜陳。其實這些事件圍繞的中心點只有一個:保險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有實質性的作用嗎?先從事實說起,先來看看那些和保險企業攜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在4000多家互聯網金融中,大約有90家平臺和保險公司有不同程度的合作。所謂不同程度的合作,在之前《探究:互聯網金融牽手保險的是是非非》中,小豆詳細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平臺選擇的不同險種和實質作用。簡而言之,大多平臺保的是交易安全險和借款人人身意外險等,這類保險無法為投資者的本息兜底,也達不到投資人心中的保險期望。而少數平臺的投保內容雖然屬于履約保證保險,但是這些保險的投保項目的也參差不齊,無論是報平臺還是報項目,也均不能做到百分百“包不賠”。加上目前還沒有出現過一起因逾期壞賬的保險索賠的事件,所以保險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實質性作用還有待檢驗。在沒有實踐的前提下,為什么互聯網金融平臺對保險頻頻示好,紛紛打出聯姻牌呢?其實這多是出于投資心理的保障,投資者盲目相信有了保險,投資就萬無一失。而一些互金平臺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紛紛在醒目位置提及保險,想變相轉嫁風險,也由此引起了保監會的警覺。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 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