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營銷講師培訓師文摘:微信營銷的優與劣

微信營銷講師培訓師文摘:微信營銷的優與劣

微信營銷講師培訓師文摘:微信營銷的優與劣。集“贊”騙局卷土重來。免費的“午餐”中,不僅有“餡餅”,還要小心“陷阱”。“微信集贊送水晶吊墜”、“集滿20個贊,88元檸檬杯送給你”,在這些耳熟能詳、泛濫的集贊換福利信息中,有人嘗到了“餡餅”的甜頭,也有人辛苦集夠了“贊”,卻因商家無法兌現而空歡喜一場。

市民王璐就曾在“朋友圈”“集贊”活動中被“涮”了一把。今年3月,她看到一條朋友圈廣告,只要集贊20個就能免費獲得某品牌化妝包一個。然而,在王璐轉發并邀請朋友點夠贊后,卻被告知活動已經結束。無獨有偶,劉女士也在集贊送移動電源的活動中被騙10元運費后對方再無音信,不僅移動電源沒收到,運費也石沉大海。

此前,針對微信集贊的虛假信息,騰訊官方也曾發布公告力圖凈化“朋友圈”,明確說明不鼓勵商家利用公眾平臺群發營銷信息,強制或者誘導用戶分享至朋友圈的營銷行為,將堅決打擊,甚至暫時封號或者永久封號。一時間,集贊營銷偃旗息鼓,有銷聲匿跡之勢。

然而,近來集贊騙局又有死灰復燃跡象。在微信朋友圈,一個名為“參與活動,搶千元加油卡”的活動吸引了不少人的參與。只要微信用戶以“助力一下”的形式幫朋友加油,每助力一次,微信充值卡就會增加相應數額,到達一定數額后即可領取不同檔次的油卡。活動最終被證實為微信騙局。

雖然有消費者表示“只是點個贊,又不損失什么,商家不兌現也無所謂”,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卷土重來的集贊騙局形式多種多樣,小則不兌現禮品,大則涉及到金錢詐騙,大玩數字和文字游戲,讓人防不勝防。

無論是“餡餅”還是“陷阱”,表面都以“免費”來做包裝,看起來光鮮誘人。若是真免費的“餡餅”,在這免費的背后,究竟又是誰在埋單?

近日,記者在省會一家大型城市綜合體內看到,不少市民在一臺打印機模樣的白色機器前排起了長隊。原來,只需用手機掃描指定的二維碼,就可以在這臺機器上免費打印相片一張。“新奇”的活動引來了不少顧客駐足嘗試。“剛和朋友拍完合照,正好可以免費打印出來。”初次“嘗鮮”的大學生程欣高興地說。

據介紹,這款機器名叫“微拍得”,還有個名字叫“吸粉神器”。該系統是為微信營銷線下互動而專門設計,目的在于通過照片下角企業宣傳,替換宣傳單作用。同時,通過微信掃一掃二維碼的功能,實現對商家公共賬號的關注。

隨后,記者也體驗了一把。在掃描二維碼并關注指定賬號之后,后臺系統便發來體驗碼。接下來只需將想要打印的照片上傳,再在機器屏幕上填寫體驗碼之后,一張打印好的相片便可拿到手了。

這張小巧相片下方的空白處印有廣告。不過,幾位打印了照片的顧客顯然對此并不在意。“反正是免費的,實在不喜歡還可以剪掉。一分錢都不花就能打印照片,何樂而不為?”大家紛紛表示,打印照片后就會取消對指定賬號的關注。

不過,也有消費者表示,自己不會去掃碼打印照片。因為“關注指定賬號后就不得不接收賬號發來的推送消息,雖然可以取消關注,但因為對商家信譽度不了解,比較擔心自己的信息是否會被記錄”。

業內人士指出,掃碼得照片的方式實則是一種精準營銷,在免費的背后看重的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及消費潛力。用戶打印照片的同時,也直接成為了商家的微信粉絲。商家可通過微信向粉絲推送產品、優惠活動等信息,實現點對點的精準化營銷。

而集贊兌換禮品活動,則是商家為達到眼球效果采取的另一種營銷方式,本意是既讓用戶得利,也為自身起到宣傳作用。然而,隨著很多不法商家的混入,使得不少點贊活動充斥著虛假信息。按照《廣告法》規定,商家只要發布了營銷活動,就必須兌現承諾,否則可按照虛假廣告和宣傳來依法處理。

工商部門也提醒用戶,在參加集贊活動時不能太貪圖小利,要特別小心詐騙和違法犯罪陷阱,甚至有可能手機中存儲的個人信息、銀行賬號、電話費會被竊取。除了盡量選擇信譽較高的大企業,集滿贊后,也要通過轉存、截圖等形式保留好相關證據,若發生問題可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投訴,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微信已成為時下最流行的社交軟件之一,不少商家瞄準了微信營銷,包括朋友圈集“贊”換禮等一系列手段層出不窮。然而這其中,既有不少能讓用戶嘗甜頭的“餡餅”,也有不少虛假信息掩護下的“陷阱”。這就要求用戶時刻擦亮眼睛仔細分辨,看清消息來源,了解商家誠信度,以免上當受騙。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