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思維的重點
互聯網思維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思維的重點。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讓用戶無時無刻都可以連接整個世界,這帶來了一個真正的“平”的世界。以前的企業模式是金字塔結構的,作為企業的領導人,站的最高,看得更遠,也更容易做好舵手。而當世界變平了之后,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直接連接到企業, “去中心化”已經不再是一種思潮,而是一種必然。在企業領導者的“極權”時代,很多決策其實是來自于領導者的“個人判斷”,那個時代是“我想賣什么”比“你想買什么”更重要的時代,因為很難真正知道“你想買什么”。
而當互聯網時代來臨,整個營銷過程被迅速改造,傳統的4C也變得越來越互聯網化。
1、Customer——從客戶到用戶:平的世界建立了以品牌為中心的消費者同心圓,消費者圍繞在品牌周圍,隨時可以表達觀點。因此,企業主務必要注意從“客戶到用戶”的轉變。 “客戶”是和你發生交易的群體,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最核心的客戶是他們的“經銷商”,而經銷商關心的大多是價格、渠道這些和產品本質關聯不大的東西。而真正的“用戶”,他們的關注點在于產品,因為作為每一個“貨幣選民”,他們是用手中的貨幣投了你的產品一票,他們自然也就有使用、并在使用后發表感想的權利。
2、Cost——羊毛出在豬身上:傳統企業考慮的是“顧客總成本”,例如來自于售價和成本中間的差價。而互聯網時代,我們發現免費成為了王道。可免費就意味著必然的虧損。互聯網公司的做法是“讓羊毛出在豬身上”,通過免費,快速獲取用戶,將規模做大,再通過規模,實現其他利益點的收益。比如我們常見的騰訊,收費的不是基本的聊天功能,而是QQ秀這樣的輔助功能。而這樣的商業模式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因為互聯網時代提供了迅速擴散、迅速上量的技術可能。
3、Convenience——懶人世界:當很多傳統企業還在照常開著一年一次的經銷商大會的時候,天貓上已經誕生了很多新興品牌,只依靠電商,就積累了上億的規模。而歸根到底,電商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類的惰性,隨時隨地、足不出戶,想買什么就買什么,連兩袋花生都有人給你送到家,價格還如此透明。
4、Communication——廣播式到對話式:當商業化已經進入到互聯網節奏之后,每個消費者都極其愿意通過各種渠道表達觀點,這讓企業主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容易了解消費者需求,甚至是消費者的壞話(有時候壞話甚至更重要)。因此,溝通模式已經由原來的廣播式,變成了現在的對話式。對話的核心在于“來往”,因此要慎對每一個消費者的意見,這其中很多將是幫助你進一步改進產品的關鍵。
互聯網思維現在正以一針捅破天的勁頭在被四處引用,具有代表意義的“專注、極致、口碑、快”也被形容成了互聯網的“七字箴言”。盡管也有很多人認為互聯網思維是一個“偽命題”,但不管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工具、還是一些思考,互聯網確實改變了這個世界很多。而英邁傳媒要與您攜手做的,就是順應這種改變,并力求在其中脫穎而出。
最近,很多在傳統領域做的很好的客戶,開始鉆研起“互聯網思維”了,好像突然之間,特勞特、科特勒、舒爾茨們已經落伍,營銷大師們不再說“定位”,而是在說“小米”。恍惚間,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來臨。互聯網思維的確創造了很多奇跡,但正如互聯網界的標桿人物之一馬化騰在半年前的WE大會上說的一樣,“互聯網仍然是一個工具”。當然,互聯網是一個偉大的工具,也許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和第二次革命的電力一樣,但不管工具有多偉大,所謂的“工具”不能幫助我們從無到有,只能協助我們從慢到快。這樣的互聯網,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的確也在改造我們的生活。在英邁傳媒針對互聯網思維的一系列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碎片化的互聯網思維有三個核心要素是最值得關注的。
觀點一:平庸將被淘汰,極致是唯一出路
當人類社會已經從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化到互聯網時代的時候,我們終于迎來了過去幾百年的人們日思夜想的“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而隨之而來的,就是時間和精力的稀缺。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每個人每天能夠獲取信息的途徑太豐富了,信息量也太巨大了,每天在互聯網上產生的信息量,相當于1500個國家圖書館的信息量。所以這個時代,想要讓一條廣告或者產品信息被廣而告之,難度可想而知。陳鷗出來為自己代言了,馬佳佳開始要給王石們上課了,這是以前的柳傳志們絕對不會去做的事情。這種有故事、接地氣的語言、真實可信的細節或者數據堆砌起來的“互聯網式傳播”,歸根到底是要把事情“做絕”,也就是“極致”,只有極致了,才有可能贏得關注。短時間內的頻繁廣告轟炸是極致,企業家把自己做成屌絲代言人也是極致,甚至一碗牛肉面花五百萬買配方也是極致。只有不常規的,才有可能被記住。
從企業家的角度也是如此。當你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如何利用你的時間成為了最核心的事情。沒有人可以同時做好幾件事。周鴻祎在一次內部演講時說,“你用力去推大象,肯定推不動,但你用一根針去推大象,一定能把它推的跳起來。”這就是“一針捅破天”的哲學。當你帶領一個企業的時候,你首先要找到那根針,你才具有捅破天的機會。
觀點二:微創新是這個時代需要的“快”
以往很多企業家都抱著一個偉大的理念,希望推出一個偉大的產品。在現在,這樣的目標仍然是正確的。但是是“從零到偉大”,還是從“從優秀到卓越”,就體現出了兩種觀點的不同。“一鳴驚人”是很多人希望的效果,一出場就成為跨時代的巨作,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變的只有“變化”,當你十年磨一劍,終于等到了寶劍出鞘的那一刻,可能武器早就變成了手槍。這個時代,聰明人太多,硅谷、深圳、北京中關村,到處都是新點子,因此,有時候,快速執行力比點子更加重要。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第一步,一定是要先“跑起來”,哪怕是小步快跑。這一點不僅適用于新創企業,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說也是如此。過去的節奏是要“謀定而后動”,但那是在一個全民慢吞吞的年代。現在,競爭不僅來自于行業內,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相互競爭了這么多年,結果紛紛被做網絡的(谷歌)和做軟件(微軟)的吞并了,而最大的對手,來自于一個做電腦的(蘋果)。互聯網要求我們要具有全局的視野,并跟上全球的速度。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也是了不起的成績。小米是每周更新,傳統企業即使做不到產品的每周更新,也要不斷有新的內容,包括創意內容的不斷翻新。而在產品端,快速迭代也給了更多和消費者溝通的機會,只有不斷“試錯”,不斷讓消費者參與,才能找到最優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