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大數據時代農村插上電商翅膀

電子商務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大數據時代農村插上電商翅膀

電子商務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大數據時代農村插上電商翅膀。提到農村,人們普遍想到的“386199部隊”。農村日益凋敝、消失,只剩下婦女兒童和老弱病殘。這樣的農村,自然是看不到希望。年輕人追逐資源富集、薪水高的城市也是無可厚非。城鄉差距越來越大,是中國最痛的現實。

“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網絡跨境貿易。”這是電商發展的“三步曲”,張鴻說,在京東、天貓、淘寶等企業的發力之下,“工業品下鄉”這一步驟目前已經實現。在當今的農村,一樣可以足不出戶實現購買大到冰箱彩電、小到螺絲發卡的日用消費品。

“農產品進城”是農村通過發展電商經濟實現脫貧的關鍵一步。張鴻說,目前我國的電商技術、物流渠道高度發達,80后、90后等一批熟悉互聯網媒體和社交的農村青年成為勞動和消費的主力,他們將會給接下來的農村電商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陜西省的電商“貿易逆差”是5:1,今年是3:1。“這個數字變化驚人。”張鴻說,在過去,陜西人每在網上花掉5元錢,才會有1元錢購買陜西產品。現在這個“貿易逆差”正在逐步降低,啥時候實現了電商“貿易順差”,陜西農村就真正富起來了。

“過去的十多年,電商銷售量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省份,銷售的主要是輕、重工業品和日用消費品”。張鴻說,現在西部地區的機會來了,以陜西為例,巍巍秦嶺南北兩麓,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秦嶺北麓,戶縣有劉強東愿意免費為之代言的“戶太八號”葡萄、周至縣有山茱萸等中藥材,眉縣的獼猴桃聞名天下,陜南的各種茶葉、核桃、野生木耳、豆腐干等等,陜北的紅棗、土豆,幾乎每個縣都可以找到幾樣叫得響的農產品。

“發展農村電商,將是十三五陜西農村脫貧的關鍵。”張鴻說,2014年國家級貧困縣名單里,總共592個貧困縣,陜西占了50個,近乎十分之一。此外,陜西貧困人口呈現很突出的地域性分布,尤其明顯表現在地理環境制約上,如秦巴山區、六盤山區、呂梁山區被列為3個國家級連片特困地區。

“大數據和農村電商,為農村脫貧提供了技術支持”。張鴻說,通過大數據,可以精準計算一個縣域的水果和蔬菜產品,一個縣一年可以產多少噸蘋果,然后再研究怎么樣通過電商渠道,把這些蘋果銷售出去。通過這些技術手段,就告別了“豐產后谷賤傷農”的傳統經濟模式。

“每個縣的主打產品不能雷同,甚至每個村都應該自有特色。每個季節的運輸方式不同,運蘋果的包裝和寄櫻桃的包裝肯定不能一樣。”講到農村電商,張鴻教授滔滔不絕,五十多歲的他煥發著年輕人般的激情。他說,農村電商也不是“包治百病”,一個藥方走遍天下。他既呼吁農村青年要關注電商,也建議大家要冷靜地面對農村電商。要做到差異化生存,也要做到能滿足不同消費能力的人。

在張鴻的規劃和指導下,目前的陜西農村電商呈現出“岐山模式”、“武功模式”、“山陽模式”等幾種不同的發展模式。農村電商既在京東、淘寶網上開店,也打造了自有的購物平臺“逛集網”。

“農村電商一定要靈活多樣,要有小超市、小店鋪,也要有專賣店、奢侈品店。”張鴻說,陜西的農副產品種類眾多,完全可以滿足各類消費層次的需要。他認為,隨著農村電商的普及,農村地區的經濟將會有大發展,經濟結構的優化,使農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和創富,從而把年輕人和生命活力留在了農村,這將會對西部農村的城鎮化起到關鍵作用。這也是他所愿意樂觀預測的:農村電商的崛起,將改變西部農村的經濟結構,引領西部農村走向一種適宜發展、適宜人居的新型城鎮化,這無疑將改變西部農村的歷史。

目前,張鴻正帶領他的團隊,為革命老區照金做農村電商的頂層設計。張鴻說,他們邀請中國電信參與合作,開發一種專為農村電商服務的智能手機,通過這個手機,可以快速登錄網店實現交易,也可以實現包括與農村信合等金融機構的多接口支付,做更多接地氣、方便農民購物和賣貨的科研實踐,是張鴻和他的團隊不懈的追求。

張鴻是陜西省經濟學會會長、西安郵電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身為資深經濟學教授的他,近幾年來迷上了“農村電商”,三天兩頭往農村跑。收獲很大,他主持了十幾個陜西區縣的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在他的指導下,十幾個縣級電子商務示范園區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土豆姐姐”、“柿餅哥”開始被人熟知。近日,證券時報·蓮花財經記者對張鴻教授作了專訪。

張鴻是陜西省經濟學會會長、西安郵電大學經管學院院長。身為資深經濟學教授的他,近幾年來迷上了“農村電商”,三天兩頭往農村跑。收獲很大,他主持了十幾個陜西區縣的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在他的指導下,十幾個縣級電子商務示范園區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土豆姐姐”、“柿餅哥”開始被人熟知。近日,證券時報·蓮花財經記者對張鴻教授作了專訪。

“到2016年底,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要突破20億元,其中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4億元,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16億元,培育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200家,示范店50家,帶動創業就業10000人。”山陽縣委副書記李超鯤說,“山陽縣現在已經征集農產品進行了QS認證,完成了‘秦嶺八大件’禮盒和網貨包裝設計,正在對陜南黑豬、土雞蛋、牛羊肉等農產品單獨包裝,陜南各縣區縣情、特產大同小異,所以說我們的思路更是帶動陜南各縣區經濟發展,比如‘秦嶺八大件’裝的就是土蜂蜜、掛面、核桃、香菇等,這個銷售模式一旦成功,同時能帶動各縣區農村電商快速發展。”

同時,山陽縣的逛集網電子商務公司,自建運營平臺,在縣城裝修布置的“大秦嶺農特產電子商務﹒山陽展示體驗館”、豐源科技公司合股成立的陜西有色金屬交易中心,2014年釩產品交易額近2億元;必康、奧科粉體、天之潤、智源、家金、天元隆等其他8家規模以上企業通過第三方平臺開展網上貿易。

今年以來,張鴻教授多次來到山陽縣舉辦“電商大講堂”,這里的干部群眾村支書、村主任以上,機關單位和大小企業主們一個不落,將上千人的會場擠得水泄不通。為什么有如此火爆場景?張鴻說,還是因為農民從電商中得到了好處,有實惠他們就來聽課。

“農村電商在陜西起步晚,但發展的速度快。這幾年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張鴻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數家珍:“土豆姐姐”馮小燕,她的陜西涌泉居靖邊現代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主要賣土豆,去年通過微信,她僅僅向上海就賣掉6500萬元;武功縣電商產業在2013年12月才起步,一年內就實現了總銷售額3.6億元。2015年上半年,陜西省電子商務交易額1470億元,同比增長59%;農村電子商務更是走在了西北五省乃至全國的前列,陜西省重視扶持農村電子商務,上一年又成長出13個電子商務示范縣區。

陜西省以能化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有很強的周期性特點,這在當前全球性資源產品價格下跌和國內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體現得尤為明顯。大量的煤炭、石化和鋼鐵水泥等落后產能,讓轉型中的陜西經濟不斷感到陣痛。張鴻說,過去的陜西人思維落后行動保守,經常“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現在既然電子商務發展如此之迅猛,我們陜西就應當借助電子商務,加速傳統產業創新發展;同時積極開拓新興產業空間,促進陜西省現代服務業發展。

陜西省商務廳負責人稱,目前陜西農村電商已經進入引爆期。武功、岐山兩縣被確定為全省電子商務示范縣,蒲城、山陽、留壩、略陽、商州、紫陽等地后來居上,各有特色。

陜西南端的小城山陽,風景秀美但經濟落后。農村電商改變了這一態勢。近一兩年經過縣上領導強力推動,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均開展電子商務應用,大型餐飲企業、住宿企業建立了網上訂餐、訂房服務系統;核桃、茶葉、手工掛面、魔芋等農特產品和服裝零售業均可以通過線上銷售,2012-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35.1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其中2012年達9.6億元,2013年達11.6億元,2014年達13.9億元。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