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思維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互聯網思維課程案例:大數據營銷時代傳統制造業的變遷

著名互聯網思維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互聯網思維課程案例:大數據營銷時代傳統制造業的變遷

著名互聯網思維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互聯網思維課程案例:大數據營銷時代傳統制造業的變遷。如果對全世界都是挑戰的話,反而會成為中國企業的機遇。他認為,現在很多企業嘗試在做的,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供給側改革”,即創造生產力,淘汰落后產能。“這正是傳統企業互聯網時代轉型的正確道路。” 張瑞敏認為,互聯網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如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而這正是傳統企業轉型的關鍵。“現在全球互聯網一共有三類平臺:第一類是聚合平臺,如交易平臺,電商就是交易平臺,發展得非常快;第二類是社交平臺,就像臉譜這類,在上面進行網絡社交活動;第三類是移動平臺,像物流這類體系。但這三類平臺都缺少一個重要元素,就是定制化,即如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直截了當地說,就好比3D打印,我有一個需求,3D打印技術就能按照我的設想和要求打印出來。”正是這樣的現實,決定了一個“風口”一定是定制平臺的競爭。“現在的電商差不多把實體店擠掉了,實體店和電商比沒有什么競爭力。未來,定制化應該是不依靠實體店和電商,和用戶徹底零距離。這也體現了互聯網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無縫連接。現在大家都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用戶的個性化定制將最終演化成共享經濟。所有的東西用戶不一定都擁有,但通過共享就可以獲得使用權。而這將成為未來十年互聯網產業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張瑞敏認為,既然定制化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企業就應盡力去滿足用戶的這種需求,根據這一趨勢調整和改變原有的生產、銷售方式。張瑞敏強調,互聯網時代企業應該從單一的賣產品轉變為滿足用戶需求,進而創造用戶資源,這就要求企業和用戶實現“零距離”接觸。“要從設計產品開始就和用戶接觸,知道用戶真正想要什么樣的產品,將他們的意見體現在產品設計中。”張瑞敏解釋道,“并不是簡單使用互聯網工具和用戶溝通,就可以稱作‘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是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的各個環節和用戶建立起聯系,及時聽取用戶聲音,根據用戶需求及時調整企業經營。”

從用戶出發就要求企業進一步調整公司構架,以便真正適應互聯時代的發展規律。事實上,在海爾業務發展的同時,張瑞敏一直在對公司構架進行調整。自2014年海爾集團總營收首次突破2000億元后,2015年海爾將重點放在了加快孵化“小微”企業上,這使得海爾在集團層面加速向“平臺”演化。

目前,海爾平臺已有183個小微生態圈。除了免清洗洗衣機、雷神筆記本、智勝冰箱等從傳統產業孵化出的小微企業外,2015年海爾平臺又孕育出了有住網、蛋業生態、極車公社、快遞柜、社區洗等諸多新項目。這些項目中,有些海爾占大股,有些海爾只占小股,海爾對此完全持開放態度。“即使沒有控股,海爾仍有控制權,因為這些小微企業還是在海爾的平臺和品牌上創業。”張瑞敏說。“過去員工每天就是聽命于老板、總部的指示去做事;現在變成了投資關系,每個組織都要自己完成市場化,讓員工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張瑞敏認為,這種鼓勵員工內部創業的方式,使海爾充滿活力,也為海爾未來積攢了更多能量。但他也坦言,這一轉型困難不小。“往這方面推,其實很難。小微企業一開始由集團來投資,但之后的發展必須要有風投參與,我們把這叫作‘資本市場化’。”張瑞敏認為,有了“資本市場化”,就一定會帶來“人才市場化”,會使更多人才匯聚在海爾的平臺上,但這給企業的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是金字塔型,‘為了跟上用戶點擊鼠標的速度’、‘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決策’,海爾前幾年開始將組織結構變為‘倒金字塔型’,讓管理層為平臺上的小微企業提供服務。”張瑞敏說,為了讓管理適應海爾平臺化轉型,在過去幾年公司堅決地展開組織架構轉型,其主線就是大刀闊斧地砍掉“中間層”。

2014年6月,張瑞敏在沃頓商學院全球論壇演講時首次透露,2013年海爾去掉了16000名中層,變成70000人,去掉比例為18.6%,2014年還要去掉10000名中層。這一事件當時曾引發不少爭議。經過這兩年砍掉中間層的實踐,海爾的組織形態已經不是當初提出的“倒金字塔型”,而是向很多互聯網公司一樣,變得扁平。“因為單純地倒三角還是管理人員去支持一線,中間層在其中過濾很多信息。現在的需求,不是說一線有什么東西上報給管理層,管理層再去支持他,而是要變為一個整體,所以中間層就應該去掉。沒有中間層,所有人都在一線,共同滿足用戶的需求,組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張瑞敏解釋道,“取消掉中間層后,海爾的員工不再聽命于上級,而是聽命于市場,轉變為整合社會資源的‘創客’,這使得原來海爾單純的管控組織,變成了一個生態圈。”“海爾原來是有邊界的。過去做電器,白色家電,海爾連續六年成為全球白電第一位。再往下繼續發展,就是不斷提高產量、不斷擴大銷售范圍,可以在全球都開設海爾的工廠。但是這樣做現在不行,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在創業,不一定做電器就要一做到底,可以拓展到其他領域。比如海爾現在做智慧烤箱,吸引大批用戶,用戶群繼而聚合在一起探討食品,下一步就可以發展食品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這就產生了融合效應。”張瑞敏說,砍掉中間層帶給海爾的變化顯而易見,現在的海爾已經不再是一家單純的白電生產銷售公司。“海爾現在涉及很多領域,比如做蛋品,從孵化雞蛋的設備,一直到養殖和售賣雞肉,這樣一條龍,在全國做得非常大。可以看出來,這和家電沒有任何關系。互聯網時代,不能輕易給一個企業貼上一個標簽,說你就是做白色家電的,現在海爾是做什么呢?就是做用戶體驗的,做用戶需求的,只要用戶有需求,什么都可以做。”

在2015年底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張瑞敏接受記者采訪時,再度分享了自己的互聯網方法論,以及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來幫助傳統企業實現轉型。 “定制化”是風口。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張瑞敏被問及:“您去年說不用微信,現在還用嗎?”他回應稱:“馬化騰曾推薦我用微信,我當時沒有用。他昨天又跟我說這個事,我跟他說,這是兩個問題。我自己用不用不重要,和整個企業能不能轉型互聯網沒有必然聯系,我用微信,(海爾)就轉成互聯網了?”企業轉型、互聯網思維和使用互聯網工具和應用,并沒有太大關系,關鍵是如何理解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發展方式。作為傳統制造業的代表,面對互聯網沖擊,張瑞敏坦言,海爾也在積極尋找轉型的道路。“我認為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傳統企業重顧客,互聯網企業重用戶。顧客是什么呢?顧客是一次性交易的終點,簡單說就是你給我錢,我給你產品,咱倆沒關系了。但是用戶是一個交互的結點,全程都有他的參與,這是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最大的不同。”張瑞敏說,海爾的轉型就是從服務客戶到服務用戶。從這個角度說,盡管海爾的主業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業務,但已經是一家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公司了。在關注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同時,張瑞敏對海爾的傳統家電業務仍非常關心。他表示,進入互聯網時代后,索尼、東芝等不少日本老牌的傳統家電企業日漸衰落,這值得海爾這樣的企業研究,并且要避免走日本的衰退之路。 日本企業原來是我們的老師,特別是家電行業,我們就是以日本為師才起家的。但現在,日本的企業產品質量沒有下降,研發水平沒有下降,品牌影響力沒有下降,但為什么突然之間虧損了呢?索尼、松下都是長時間巨額虧損。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和用戶之間的距離非常大。日本的家電巨頭,并沒有用互聯網思維改造自己,經營理念仍停留在服務客戶的時代。“海爾兼并日本三洋的白電,三洋白電已經虧損好多年,我曾問過三洋一個問題,‘你們虧損了這么多年,到底是誰的責任呢?’問了一圈最后說誰都沒有責任:研發的說,我是根據你的要求來研發的;制造的說,我們是根據研發產品制造的,且制造無懈可擊;銷售的說,你制造之后我們來銷售,市場覺得這個產品不對路,我們也沒辦法。這樣一來,三洋白電虧損了幾年,一直得不到改善。”張瑞敏說,海爾兼并三洋白電后,開始與三洋充分溝通,傳遞出一個理念,就是所有人都要共同為市場負責,創造的效益要大家共享。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三洋的理念得到了改變。在海爾接手三洋白電八個月后,三洋就實現了止虧。

“其實,目前全世界企業都在想辦法向互聯網轉型,美國的傳統企業轉型也非常困難。我到美國見過很多美國大型企業,比如,IBM高層就跟我講,有的轉型方法很不錯,但我們不可能做,是因為制度的問題。”張瑞敏說,“為什么對全世界企業而言都很困難,因為你必須要顛覆企業原來的傳統結構,搞不好就會完蛋。”

在和日本企業接觸后發現,其實日本企業員工非常努力,企業非常優秀,但是他們不具備互聯網時代所要求的必要素質,其實就是三個字——零距離。“和用戶之間不能做到零距離就麻煩了。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時代企業流程要做出改變,從原來的串聯變成并聯。”張瑞敏說,“原來的串聯流程就是,調研之后拿出方案,方案變成設計方案,再到制造方案,最后是銷售方案。互聯網時代的并聯,就是要求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創造用戶需求。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互聯網時代企業經營的成敗。”1月15日,海爾集團與通用電氣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全球范圍內合作,共同在工業互聯網、醫療、先進制造領域提升雙方企業的競爭力。根據備忘錄,海爾集團控股的青島海爾將以54億美元向通用電氣購買其家電業務相關資產,并進行業務整合,雙方預期交易將在2016年第二季度完成。這一備受矚目的并購案也讓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再度成為焦點人物。多數聲音認為,海爾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和張瑞敏近年來力推的海爾轉型密不可分,而這也將會成為未來海爾國際化和不斷壯大的契機。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