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移動互聯網營銷時代互聯網+思維生活變革

著名互聯網+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移動互聯網營銷時代互聯網+思維生活變革

著名互聯網+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移動互聯網營銷時代互聯網+思維生活變革。在“社會大調查”的結果中,兩年前,大家在休閑時間首選的前兩項活動都是上網,區別在于用手機、平板電腦略高,占41.9%;用電腦的略低,占41.3%。2015~2016年度的“大調查”中專門設計了“互聯網+時代”給我們生活、工作方式帶來哪些改變的問題,最終的結果將在2016年3月7日的發布之夜揭曉。許可是一個按捺不住要嘗鮮的人,在大學期間,他就喜歡借助互聯網瀏覽各式各樣新奇的文章,喜歡那些讓人心跳加速的東西。創業的心始終在跳動,他腦海里總會冒出很多新奇的點子:用藍牙分享網絡鏈接、聚合城市停車位信息、男士西裝襪電商等等。2014年初,在北京有一份穩定工作的他,說服他父母和女友圓心,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辭職創業,賣襪子。圓心眼中“復旦新聞系畢業,除了寫字啥也不會”的他,為什么會選擇西裝襪電商呢?除了發現這個服裝領域細分市場的空白外,更重要的是電商生態環境的成熟。“當我看到淘寶上只需要信用便能獲得貸款時,是非常震驚的。” “襪子是一個小生意,最終它是盈利的。”在產品出來后,許可又得了空閑,這卻是為自己負責的他不允許的。他腦海里又開始醞釀新的點子,要將“不將就,不浮夸”的精神發揚到底。

有了電商的經驗,許可經常在想,為什么淘寶能發展得那么迅猛?聯想起自己2003年上初一時最早的網購經歷,他恍然大悟:信任。那年他省吃儉用50元通過郵局匯款在商城網購了一盒德國“施德樓”圓珠筆,結果等到被他夾在語文課本里的匯款單丟了,圓珠筆依然沒有收到,因此維權也不了了之。淘寶則是借助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消費者和電商之間構建了一個保障體系,當信任問題解決了,買賣自然就多了。買賣多了,問題又來了,如果買一個充電寶都有45.67萬個備選,怎么挑?選擇困難癥是目前電商平臺還沒有解決的,許可敏銳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打造一個改善消費者購物方式的互聯網產品,給他們一種“沙里淘金”的能力。2014年11月,他把這些想法寫在了《當老買家遇到新問題》一文里,而這正是他的新產品“清單”微信公眾號的發刊詞,這篇文章當天就為其增加了1000多粉絲。在“清單”創業的過程中,許可找到了關鍵的合伙人:同為復旦新聞學院畢業的學姐龔瀛琦。他也憑借自身的快速學習能力和清晰的項目思路拿到了種子投資。更為了感受消費文化,把辦公室搬到過上海,再回到朝陽尋找優秀互聯網人才。第一個編輯、第一個兼職工程師,因為學新聞出身,每天堅持至少發一條推薦內容的“清單”發展非常穩健,如今的粉絲量已經超過25萬。“為什么我們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可能是因為我們站在用戶的需求去考慮問題吧。”許可分析道,“而互聯網在降低我們與用戶互動成本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15年4月,“清單”團隊拿到了經緯創投200萬的天使輪投資,現在,它們的APP也正式上線了。“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更要堅持自己的正道。”許可強調,未來他要將“不將就,不浮夸”的精神堅持到底。據“大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電子商務從2014年最被看好的行業下滑到了第三位,不過排名前兩位的健康醫療和物流其實都已和互聯網有著緊密的聯系。海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沈立勤是一個喜歡美和快樂,追求幸福的人。

平時愛跑步的她有一個跑友“飛哥”,為了鼓勵更多人跑步,“飛哥”經常拿著一把小吉他邊跑邊唱,甚至還在成都參加了一場“平凡人的演唱會”。這給喜歡藝術的沈立勤很大啟發,相較于普通年會的惡搞、低俗化,為什么不能在民間發掘一些有才華的人在自己公司年會上開一場演唱會,讓員工現場去體驗一些快樂、美的東西提升自己呢?有了想法,沈立勤充分發揮她的互聯網優勢。海量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和信息打交道的企業。“互聯網是去中心化的,上面有很多零散的信息,如果能以某一主題進行有效抓取,那價值是非常大的。”沈立勤說道,“海量每天都有上億條信息進來,我們是圍繞客戶建立產品的。”在服務眾多客戶的過程中,沈立勤建立了對社群力量的充分信任,“眾籌”便脫穎而出。很快,沈立勤寫了一份《海量和TA的朋友們新年演唱會》策劃方案,以年會場地星光劇場為舞臺,通過微信“眾籌”節目和演職人員。沈德松一直都有一個文藝夢,曾經還組過樂隊,如今作為一名花匠的他最喜歡的休閑活動是通過互聯網瀏覽各種關于音樂的消息。有一天,在朋友的推薦下,他看到了沈立勤發布的微信招募啟事,再次激起了他的熱情,馬上報名了一首許巍的《那一年》。像沈德松這樣的人有很多,在朋友圈的效應下,一周內便征集到了27個節目,著名鼓手居廣睿還為音樂會親自創作了一首《讓夢想起飛》。“其中大概只有30%是我之前認識的,其余70%都是通過朋友圈召集的。”沈立勤笑道。

1月22日,這場在一周內把想法落地,以“創造豐盛”為主題的演唱會在海量年會上如期舉行。雖然沒有時間排練,但讓沈立勤感動的是不僅舞臺上表演的敬業,協助演出工作人員的盡力,包括她在內舞臺下的300名觀眾都隨著音樂手舞足蹈,甚至還吸引了很多已經離職的老員工 “人人都是大明星,也只有在互聯網下才能做到這樣的分享經濟。” 沈立勤分析道,“我們站在他們角度,通過互聯網直接建立了聯系,生產者與消費者榮辱與共便能產生巨大能量。未來企業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快速建立跨地域、跨組織的活動將是趨勢。”沈立勤用同樣的方式還在星空間組織了一場百人規模的美食活動,“未來消費升級是要通過審美來拉動的”,她準備繼續這一系列的活動。十年之前,沒有人預料到自己生活中許多場景都會移動到互聯網上去。十年之后,人們已經習慣在網上購物、休閑、娛樂,互聯網帶來的改變正使人們形成新的生活習慣。十年之前,沒有人預料到自己生活中許多場景都會移動到互聯網上去。十年之后,人們已經習慣在網上購物、休閑、娛樂,互聯網帶來的改變正使人們形成新的生活習慣。來自遼寧丹東的李連香老伴早逝,女兒一家又遠在美國,60多歲已退休的她在北京侄女的公司當會計。往年過年回老家她一個人至少要拖兩個大箱子:一箱行李,一箱禮品,加起來近百斤。今年《小康》記者在北京南站見到她只拉著一輛小推車。“我已經在網上買了10盒稻香村寄回老家了,包裝好又實惠,還比我到得早,真方便!”她笑著說道。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數據(2006-2015)顯示,人們對網絡從好奇到擁抱,從學習到使用,最終將社交購物、休閑、娛樂這些日常行為都遷移到了網絡之上,于是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活圖景。根據“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以下簡稱“大調查”)的研究,在2013年,81.8%的受訪者都有網購經歷,而60歲以上老人有過網購經歷的占比也達到了63%,其中口碑和購物網站品牌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重視。網購之上,互聯網已與我們的生活工作緊密相連。研究人力資源的格智博士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在工作中,她需要借助互聯網了解業界動態,下載專業文獻。回到家得空休息,她就會打開手機瀏覽朋友圈、新聞客戶端獲取最新資訊。出門在外,如果能移動支付的話,有潔癖的她一定會選擇用她的iPhone掃一下指紋進行支付。如今,連她孩子的家庭作業大多都通過微信傳給老師進行批改。“互聯網給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巨大便利,真不敢想象離開它我會怎么樣。”格智感嘆道。互聯網也給李連香的工作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0多年前,當她在遼寧衛生學校當會計時,每個人的工資水平就二三十元。每到發工資時,保衛科就護送著他們到銀行用大麻袋把全校300多人共計1萬多元的工資運回來,僅發工資這一項就要花上二三天。“那會兒發工資是最忙的,現在呢?支付寶、網銀一轉就行了。”李連香笑道,“技術進步讓我感觸太深了,也讓我很有成就感,很開心。”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