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互聯網金融未

著名互聯網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互聯網金融未來

著名互聯網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雖然互聯網金融在短短的幾年中發展迅速,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來很多問題,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管理,勢必會出現金融風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第一,現實狀況不能高估,互聯網金融平臺主要為金融業運行提供了一個快速通道,在我國銀行業才是金融的主體,銀行信息化建設比如網上銀行等等形成了主體服務的體系,而互聯網金融其線下部分還得依靠實體的銀行。第二,有些從業人員開個網站成本較低,運行的軟件自主研發的能力比較弱,他就去買一套軟件上網進行運行,相當一部分P2P的網貸平臺的公司就是買了一套軟件就上線了,這樣為日后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埋下禍根。第三,無良業者引發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或者老百姓所說的“卷款跑路”,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等金融風險和違法活動。比方說在2014年P2P平臺將近2000家,其中暴露出來有問題占275家,平均每6家就有一家有問題,這個有問題還不像一個生產企業它只能管自己,這個它牽扯到千家萬戶。2014年較2013年增加3.6倍,投資者被套牢的資金超過20個億,甚至出現了億元壞帳的事件。到了2015年年底,我們有問題的P2P平臺達到1302家,基本上快翻一番,甚至出現E租寶這樣數百億元的金融風險案件,而且還引發公安部門出面對全國債權人進行登記的情況,這是前所未有的。由公安部出面,在公安系統內,登記哪些是債權人登記,而且由于E租寶在中央電視臺登了廣告,還跑到中央電視臺門口游行,因為是你播的就找你,第四,依法監管尚待加強。互聯網金融平臺一方面是內部風控弱,互聯網金融平臺沒有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統,所以它不存在征信信息共享的機制,不具備銀行風控、合規、清收的機制,因而導致一些P2P平臺跑路、破產、停止服務。另一方面是外部監管弱,互聯網金融缺乏準入門檻、行業規范,所以在實際運行中存在政策和法律風險。這里面問題、風險不少。

由于互聯網金融是金融領域中的一種新的形態,因此從它的元年開始,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定型、發展方向和金融模式還有待觀察,所以在這一時期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平臺公司出現的一些問題保持了一定的容忍度和彈性, 在其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我們仍然還是支持它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平穩發展。這個時期主要是由央行牽頭,對互聯網金融平臺公司進行調研、建立行業協會、要求平臺公司嚴格自律,這其中也包括工信部,調研的時候也有,主要希望互聯網金融公司能夠嚴格自律,但監管的辦法、法規是沒有的。3月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馬上就要成立了,去年經過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等10部委聯合出臺關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這里面主要是互聯網金融它雖然是個非金融機構,但是因為它從事的是金融業務,它具有金融的特征,那么就應該按照金融監管的要求來進行,主要我體會到有這么幾條:第一,對于它的開戶,工信部和地方金融辦要進行審查。第二,由銀行監管,第三,P2P平臺由銀監會監管,第四,眾籌平臺的監管,第五,保險平臺由保監會監管。銀監會在2015年年初成立普惠金融監管部,現在就分管的平臺公司拿出監管的實施細則,這里面我們得強調兩條,一個是平臺公司不能搞資金池,第二是不能搞非法集資,不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兩條是紅線。今年的兩會上“互聯網金融”再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上,與2014年和2015年促進健康發展不同的是,今年互聯網金融主要強調規范發展,去年、前年講的是“促進健康發展”,今年講的是“規范發展”,所以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合法合規發展,成為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點。

互聯網發展的前景越來越好,我們使用的平臺、工具還是眾籌、P2P、第三方支付、大數據等等,特別是大數據里面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這些東西我們還繼續,我在這里講一講為了把互聯網金融健康持續發展下去,我們在從業人員上、在我們有關平臺公司的高管當中,是不是還要把四個理念梳理起來:第一個是敢于創新發展的理念,要發揮我們的智庫方式、信息處理、資產資源配置靈活多樣的作用。第二個是要加強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我們要對實體經濟、中小企業加強服務,這里面國外做得比較好,英國在2005年3月份全世界P2P公司成立了,我們要在這里面做好工作。第三個是要加強講究誠信自律的理念,我們金融是以信用為前提的,所以機構平臺要以誠為先,加強內部風控、合格建設,做好自律,取信于社會。第四個是要加強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保護消費者合法權利,自覺依法衣依規經營。對于眾籌、P2P、第三方等等大家好理解,大數據里面我們IT行業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我們現在有1000多家村鎮銀行,這是在銀行里面最底層的,它的結算渠道我們是可以把它通起來的,這個需要IT行業的支持。再比如說現在融資擔保公司,銀行想貸款找擔保,對民營企業、民營機構又不相信,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搞一些金融服務公司,這些也需要IT大數據平臺提供相應的支持。所以我們呼吁IT界的朋友們,在服務于實體經濟,服務于金融業的前提下,在這方面能夠做出新的貢獻。

金融的發展現在也需要IT的產業作為金融發展的基礎、后盾,所以現在有互聯網金融,今天我把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監管的思考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金融行業工作了45年,但是我今天的發言還是以個人名義發言,不代表銀監會的觀點。產業融合下的金融創新和監管,我體會到實際是IT產業與金融產業的結合,圍繞金融領域所開展的金融創新和接受的監管,通俗來講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監管,我覺得這兩個是一起的。下面我就產業融合下的金融創新如何監管,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監管,從四個方面談點個人的思考:第一,互聯網金融的歷史作用,第二,互聯網金融的若干問題,第三,互聯網金融的有效監管,第四,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金融業也要創新,互聯網金融本身是創新,但還要更加的創新。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它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而產生一種新興的金融模式,主要包括五個平臺,一個是利用和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作的電商企業平臺,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第二個是P2P模式的網絡接待平臺,第三個是眾籌模式的網絡投資平臺,第四個是控財類的手機APP平臺,第五個是第三方支付平臺。但是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一個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于金融業務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參與者根據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強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切特征。

理論上,任何涉及廣義的互聯網、金融的利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所以這是一個結合,但不是簡單的結合,是傳統的金融業和互聯網的精神驚呼起來了,這個精神就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因此,2013年以前也有通過互聯網有關的手段,但是我們業內把2013年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興起2013年,發展于2014年,并在2015年得到更大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的特點,給相對滯后的傳統金融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我覺得這個沖擊和挑戰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它推動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比如多年的存款保險制度,在這個時期我們很快就把它推出來了,再比如利率市場化也議論多年,現在利率市場化初步有了彈性,這都是我們長期研究的政策,所以推動了進程。第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需求,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就業占70%以上,財政稅收占60%以上,我國中小企業長期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情況,但是我們的互聯網金融從2013年、2014年、2015年其中的一年,P2P、網絡借貸平臺僅僅是2014年一年交易額就當然5000億,這個數字是不小的。再一個,我們看看互聯網金融的力量,2013年6月13號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寶上線余額寶存款業務,2013年的8月11號阿里巴巴余額寶籌集資金到250億元,累計用戶達到700萬左右,超過2012年所有國內基金新增客戶數量的組合,這僅僅是2個月的時間。2013年阿里的小貸投融貸總額超過1000億,客戶超過32萬戶(音譯),所以互聯網金融來勢第三,方便社會選擇理財的意愿,眾籌與第三方平臺眾籌等互聯網工具,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自由選擇較高利率的理財產品,做到逐步的網上購物等等,當年金融行業也不少人,包括機關的領導干部也都進去了,為什么?理財收益高,東西可以送到我們的家里。第四,加速金融機構變革舉措,由于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在業務拓展、營業收入和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禁忌,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加速內部機構在適應市場化金融舉措,所以銀行也不得不跟隨市場的腳步推出來一些舉措。比方說工農中建還有股份制商業銀行,過去一般都是自我感覺很好,現在像工行推出融E貸,等等。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