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大數據時代如何投資互聯網金融
著名互聯網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大數據時代如何投資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至少在現在這個階段,由于線下金融機構的解決方案特別不完備,導致了更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核心是在金融,而不是在互聯網。為什么說在資產端p2p是在中國第一批起來的,因為在傳統意義上金融機構的解決方案里面,p2p所涉及到的資產很難得到審批。比如宜信最開始的碼農培訓,我先借點學費分期付款,等我學成之后我找到一份工作再來還這個錢。這樣的人在傳統的金融機構是借不到錢的。于是p2p的產生,使得他們的借貸行為變成了可能。于是后來又產生了我們之前看到的學生信貸、線下小貸、消費信貸,以及今天的融資租賃和供應鏈金融。再往下看是保險、基金、信托、證券、理財、存款,就是說這樣一個鏈條是順著金融機構,哪兒解決的最不好,哪兒就會在互聯網金融的角度先開花。p2p開完了,然后去年學生信貸開完了,消費信貸開花了,那么順著這樣的資源邏輯鏈條,2016年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和保險這些逐漸會被成為有機資產的組成和補充部分的都會開花,這是在資產端講的事情。那么在另外一端,我們內部管它叫流量端,其實是大家在炒股的時候抒發自己的感情和與大家交流的一個渠道,現在靠著巨大的流量銷售理財產品撐起了在a股市場非常值錢的一個公司。但是去年出現一些泡沫的破裂,包括一些p2p企業出現的問題,也讓大家意識到純粹的不加任何思考購買12%回報的產品是不現實的。于是專業的針對中產階級理財需求的流量也是在一點點出現。從資產端到流量端的連接部分,以前我們叫做中間層,現在我們叫金融科技,包括數據、信用、風險這樣幾件事情。
那么我們可以看到大的方向,就是越來越多的資產在產生出來之后被拿到流量端上售賣,同時流量端也因為有巨大的流量一直在尋找這些資產,兩邊同時向對方迫近的同時金融科技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本身的循環,這是我們大致認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衍生的脈絡。回過頭來講一講我們基金大的投資理念,就是說在這個階段發生了什么事,這件事的發生導致了什么結果,這件事為什么是在今天,為什么是在現在。舉個例子我們在去年的時候,天使投資了一家做風控的公司,為什么會是在去年,因為在去年大家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以p2p為基礎的金融資產逐漸涉及到每個人的生活當中。但是沒有人有任何能力知道這里面到底隱藏什么樣的資產,也就是說沒有人有任何能力去判斷這些金融資產的背后到底存在多大的流動性和金融風險。也就說因為在去年這個時候發生了底層資產這樣的變化,導致在當前的階段提供征信的解決方案是他們需要的事情,所以我們做這樣的天使投資。為什么說我們在去年的時候開始注意到所謂的農村和鄉鎮市場。是因為他們這群人在那個時候,我們發現他們的消費水平在當前的這個時點,已經達到了可以把支付行為轉換成借貸行為的消費的水平和需求。但是在那個時間節點,仍然沒有人可以幫助他們解決這樣的需求,于是我們就投資了相應的針對農村和鄉鎮人群的消費金融公司,這是我們大概對于金融投資的判斷。總結起來,我們從去年2015年6月份成立到現在,其實已經投資了11家和金融相關的企業。這里面大概分為這幾個領域的公司。首先是跟居民或者中產階級形成新的理財需求的兩家公司,一家是把之前的理財師們聚集起來,由他們形成一個平臺,為大家的投資形成建議;第二家是我們以媒體矩陣的方式,為現在想要了解一點到底怎么投資的人進行理財知識的普及。在新浪創業上周舉辦的新創課上,峰瑞資本早期項目負責人趙治遠現場分享了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投資邏輯。
在談到互聯網金融方面,趙治遠指出他們的投資邏輯:在資產端沿著對傳統金融機構做補充的方向;在流量端順應中產階級的理財需求,為他們提供所需要的知識和教育。在中間的金融科技端,因為這些資產和流量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讓我們可以判斷在這個階段能不能出現金融科技公司解決他們出現的問題,這大概是我們的投資邏輯。今天講的互聯網金融其實更多的是基于商業銀行的部分,對傳統的金融機構不愿意做或者是接觸不到的角落做一些變更。我們之前討論金融投什么方向,得出的結論是搶傳統金融機構的飯碗。現在由于我們投的公司越來越多是跟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所以現在來說,傳統金融機構的有機組成和互補部分是我們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比較喜歡投資的方向。在美國所有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都叫做用技術的方式去優化金融方案,這個金融方案有可能是指支付或者是借貸。那么在中國不一樣的地方應該是去監管化和去中心化,所謂的去中心化就是以技術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可以更高效的觸達金融解決方案。我拿電商舉一個例子,同期的淘寶比亞馬遜發展的更大,就是因為在線下解決方案還不完備的時候,線上的解決方案與線下的解決方案不能滿足兩件事情同時發生。在中國我們看到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其實他們的互聯網屬性是偏弱的,金融的屬性是偏強的,而美國恰恰相反。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國線下機構相對來講金融解決方案是比較完備的。舉最簡單的例子,為什么中國有這么多消費金融而美國沒有?因為美國的人均信用卡數是四到五張,中國不到0.3張,這樣給予了很多創業公司機會。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突然叫好的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像靠近垂直人群的,比如大學生的趣分期與分期樂。為什么這些平臺會起來,就是因為銀行是不給大學生發信用卡的。我們過去把這這些平臺叫做搶銀行的飯碗,但現在這屬于金融機構有機的組成和補充部分。所以這與我們基金去年著重對農村和鄉鎮進行了垂直細分人群投資的原因是一樣的,因為你不可能要求這些人拿著完整的流水證明或者房產抵押去銀行做證明,然而這部分人群也有在消費過程中把消費行為轉化成為信貸的的需求。這是我們在中國和美國看到不一樣的原因,就是說因為在中國在線下的解決方案不好的情況下,趕上了互聯網使他的效率提高這兩件事同時發生,所以在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機會更大。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 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