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思維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傳統農業的互聯網+思維轉型
著名互聯網思維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傳統農業的互聯網+思維轉型。我今年的年貨基本上都是在淘寶網上買的,又好又便宜。有米面還有衣服,還從網上訂購了一臺電視機。正在村里樂村淘體驗店取貨的賽罕區根堡村村民白潤虎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說,“比商場里便宜多了,我家現在好多東西都從網上買。”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下,互聯網正在悄然融入我市農村群眾的生活中,尤其春節期間,網上聊天、搶紅包、微信拜年等網絡交流方式已經被農民們熟悉和接受,還有部分農民嘗試著通過互聯網去了解農業最新資訊、網上購物、開微店賣農產品、賣農機等,農民可謂初嘗“互聯網+”的甜頭。“以前靠市場,現在靠網絡,農產品銷售遠了,量和價格也上去了,農民搭上了信息化的便車。”對此郭亮深有感觸。郭亮告訴記者,他把自家產品的信息都公布在微信公眾號上,還在產品包裝上印了二維碼,今年春節期間,通過微信平臺他的農產品銷量增加了一成。
隨著我市農村群眾對電商的認識度逐步提高,我市不少農村、家庭農場主們自己也開起了微店,在網上賣農產品不再是新鮮事了。賽罕區的百歲園果蔬農業、康藍種植等部分農業組織,不僅采用“企業+基地+農戶”的傳統發展模式,還順應了電商的潮流,走起了“農業+互聯網”的路子,創建了自己的微信店鋪,通過網絡把農村的綠色食品賣到城市,讓農產品直接從田間走向餐桌,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同時,記者還發現,在我市農村一批服務農村的電商中介組織和三方平臺也正在興起,而這也讓農民們初步接觸到了農村電商。在我市不少農村,許多電商平臺紛紛入駐,像樂村淘、農村淘寶服務站等,在農村興起了流動電商的熱潮。內蒙古樂村淘運營總監李百超告訴記者,樂村淘這種形式就是要讓農民們也能更便捷地享受到網購的實惠,“哪怕是不會上網的老人們,只要來到樂村淘的體驗店就有專人幫助進行網上購買行為”,李百超告訴記者,樂村淘主要以村級體驗店的模式為主,截至目前,樂村淘在我市農村共設立體驗店近500家。“在體驗店里網購,物流配送到體驗店,村民們再到體驗店取貨,這樣也解決了村民們網購‘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讓農民在加盟店里真正體驗了網絡購物的時髦。”李百超說。
隨著電商的普及以及農村電商平臺的紛紛上線運營,讓我市不少農民走進體驗店去感受電商。但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對于電商這一新事物,還是有不少農民并不像城里人那樣買賬,農民離電商還有點兒遠。近段時間,經營雜糧生意的郭亮每天一大早就忙活開了,招呼工人裝箱、打包,一箱箱雜糧將發往全國各地。不遠處的辦公室里,兩名年輕女員工盯著電腦屏幕,在淘寶店鋪上查看客戶訂單。3年前,郭亮從企業離職,回到老家清水河縣和朋友合伙投資搞起了雜糧收購。去年,他從網購中獲得啟發,在淘寶網開店賣起了綠色雜糧。雜糧收購回來,用真空袋裝好,交快遞公司,隔天即可送達,最遠送至福建、海南等地。如今,他的網店還銷售其他一些農副產品,訂單平均每天有近10單左右。網店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春節前,郭亮又加入了微商行列,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產品信息,在朋友圈中推廣。眼下,他對擴大銷售充滿信心。
如何讓農產品更快捷地進入消費領域?電子商務給出了信息時代新的解決之道。電腦網線、手機,一頭連田頭,一頭連市場,這也成了我市搭上“互聯網+”快車的新型農民的工作寫照。去年8月,商務部等19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指出,以“互聯網+三農”,大力推進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對于繁榮農村經濟、農業轉型升級,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部分農業龍頭企業及種養大戶也在紛紛試水“互聯網+”,開展線上和線下結合銷售的發展模式。采訪中記者發現,現在“互聯網+”正在逐步影響著我市農村傳統的商業模式和農民們的思維模式,農民們的互聯網思維正在逐步形成,許多農民已經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一些農民也紛紛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然而,當下改變的僅僅還只是一部分,電商離農民還是有點兒遠,究竟遠在哪兒,互聯網時代農民的迫切需求是什么,農村電商熱如何讓農民“熱”起來,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 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