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
?著名互聯網金融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創新點主要由兩類:一是基于信息平臺和賬戶形成業務閉環,也就是全產業鏈,比如阿里巴巴已經將全部互聯網金融業務打包到螞蟻金服。二是作為產業鏈前端,提供信息和技術類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著力挖掘用戶的精準化需求。從2013年以來,互聯網金融的平臺企業層出不窮。他們中間包括三大陣營,一是傳統金融引發出來的一些互聯網化的平臺,比如網絡銀行、網絡證券和網絡保險。二是互聯網金融創新平臺,以小貸、P2P、眾籌為主要代表。三是“互聯網金融+產業”類平臺。越來越多的信息類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是通過兼并、收購等這樣的一些方式來逐步實現做大、做強的。不少互聯網金融企業正從剛開始的信息終端逐步向平臺化發展,比如大智慧通過收購湘財證券全面進入金融業的發展。而BAT以及像華為、中興等等這樣的大數據能力較強的公司也正在形成大數據服務的產業鏈。亞馬遜通過后臺的大數據,通過數據的滲透計算,能夠很精準地給用戶提供真正所想要的一些產品。未來的大數據企業在跟其他企業形成數據共享之后,將轉型為數據運營商。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陳平教授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新的商業模式競爭。傳統金融業有著很多固有的漏洞,比如節假日不結算、貸款手續非常麻煩等,而互聯網金融將加強現有金融業的競爭,有利于扶持中小企業創業。此外,隨著“有效市場理論”的實踐,自由浮動的價格本身并不能優化生產和分配。價格不是完全信息,固定資產抵押也不能反映企業未來的風險和機會。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公司尤其是淘寶網掌握大量的交易信息,可以從大數據中判斷中小企業的生命力,比如其現金流如何,還款記錄怎么樣,以此來決定企業的信用并給予貸款。當國有的、民營的大型銀行包括跨國銀行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的時候,這些新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可以利用現在市場上的多種信息來區分客戶,可以大大發展這些中小企業的貸款空間從商業模式創新的本質來看,互聯網金融擁有堅實的需求基礎,代表未來。
國內的大中銀行都是在模仿西方的金融巨頭,如果中國的互聯網電商平臺能從商品市場的交易平臺做到金融市場的流通平臺,將足以挑戰現在西方跨國的金融巨頭。例如錢升錢的“鯊魚計劃”,這款產品是錢升錢與知名券商合作的一款保底+浮動收益的結構化理財產品,背后掛鉤的不是個人借貸或企業借貸,而是各類金融衍生品。如:浮動收益掛鉤華夏上證50ETF、黃金期貨、谷歌股票等產品的走勢,投資用戶不僅可以獲得年化5%的保底收益,還可以通過判斷漲跌獲得最高36%的浮動收益。像鯊魚計劃這樣的創新結構性理財產品,將原本只有私人銀行客戶才能夠享受的投資回報賦予了普通理財者,在去年股市大跌的情形下,鯊魚計劃的看跌上證50ETF多次創下了20%+的高收益,而起投門檻只需500元,這對于將中低端客戶排除在外的傳統金融來說,是無法想象的,而錢升錢這類創新互聯網金融平臺正在將這種想象變為可能。——除了花式放貸,互聯網金融能做到的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目前錢升錢的累計用戶數超過100萬,月交易量近5億,投資人的復投率達到66.7%。在本次峰會上,錢升錢理財被授予 “2015互聯網金融影響力品牌獎”,并在會后接受了互聯網金融垂直媒體金評媒的專訪報道。
互聯網的本質一定是在技術層面和信息流通層面,最終整體提升社會的信息流通效率。如果只是基于流通效率,更快速度搬到線下去,這不是創新;如果只談互聯網金融的規模,不斷放貸,這個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創新。互聯網天然解決流通的問題,能夠改變中國金融行業的格局,未來,各種各樣的資產配置的出現,加上互聯網的力量,才是真正的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在近日舉行的“高金浦東校區啟用儀式暨首期論道陸家嘴·高金論壇”上,兩位高校校友--匯付天下董事長周曄先生與米缸金融董事長曹曉峰先生,就金融創新業務的風險管理與多位嘉賓展開了深入的探討。他們在發言中表示,金融創新應重視效率的提高。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討論資本市場的波動和金融創新業務的風險管理,兩位是業界非常重量級的人士,有什么要和大家分享的?從一個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看,在過去一兩年中,是整個大勢把我們帶進了資本市場波動性加劇這樣一個場景。我本人一直做支付業務,去年也投資了幾家財富管理的企業,比如外灘源財富,還有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
通過支付業務觀察到的現金流狀況可以為我們其他業務提供參考:第一,我們做貸款永遠在找銀行的縫隙,像按揭這些業務我們做不了,但是我們可以做小微企業貸款;第二,我們做了很多和產業相關的消費信貸,這些消費信貸不是常見的信用卡之類的標準買賣,它的定價、它的付款方式等等都是非標的,但是我們和行業深度結合。就我個人的親身感受而言,在過去兩年當中,對于創新金融業務而言,無論是政策還是業界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從“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改成今年要“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我們看到所有的人都擠在當中,最右邊是資產,最左邊是資金,大家都在資金和資產之間忙碌。但是銀行有銀行的做法,新興金融機構也有自己的玩法。過去兩年,是大量新業態的發展期,在原來的銀證保信之外,產生了成千上萬的新金融機構。對于這些新金融機構,我個人堅定地看好。一定會有新的資產定價功能、新的玩法、新的交易方式會從它們中間產生。互聯網金融是金融,這句話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就像我們說微信是溝通一樣沒有意義,我們兩個人面對面說話和在互聯網中說話,和通過其他通訊方式說話就是不一樣。因此,互聯網金融也會有區別于傳統金融的地方,在過去兩三年成立的四到五萬家新的金融機構會做出很大的突破。 我們看目前的新金融,我們傳統的金融業有大量的市場空白,沒有提供服務,所以新金融填補了很多市場空白。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因為監管跟不上,使得很多創新業務成為金融市場最能夠獲利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在宏觀上帶來比較大的風險。
最靠譜的創新可能是圍繞“效率”的創新。有很多新金融、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其實是監管套利,是利用另外一種方式去突破傳統銀行或銀證保信沒辦法做的事兒。但是有一種創新是好的,就是持續利用技術壁壘不斷提高自己的效率。傳統的銀行不能服務很多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以及個人,都是卡在效率上的,在舊的制度體系下沒有辦法在風控和效率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未來的趨勢應該是圍繞“效率”的創新。傳統金融有很多該提供的服務沒有提供,而且效率太低,所以有巨大的空間,讓新金融給大家提供服務,同時創造新的金融創新。曹總的公司特別有意思叫米缸金融,而且實際上米缸金融app,看上去和銀行差不多。在您看來,新金融企業有了極大的空間之后,監管在哪里?風險在哪里?我們怎么處理?曹曉峰:很多東西我是挺有感觸的,一方面我們米缸現在主要的基礎資產就是個人的住房地產抵押貸款,我們做的是個人的加杠桿,因為統計表明中國的中產階級70%的資產都是固定資產都是房地產,固定資產沒有流動性,我們想把個人資產做成資產證券化,就牽涉到市場機會在哪里。
中國的房地產個人住宅抵押市場是一個典型的啞鈴型市場,從金融產品供給的角度來講,啞鈴一頭是銀行做的非常優質的個人住宅按揭貸款,總量大概是二十萬億的水平。每年的新增量1.7萬億,到了2015年增加到2萬億的規模,非常優質的資產,利率在4-5%,銀行非常喜歡。另外一頭在民間,我們做了粗略的統計,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一年規模接近一萬億。這個量非常大。前面一頭是低利率的,基本上是基準利率的產品,民間的住宅抵押貸款,包括小貸公司提供的,甚至是中介機構提供的,他們的利率水平大概18%以上,在這兩頭之間金融產品的供應非常稀少。很多創新業務成為金融市場最能夠獲利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在宏觀上帶來比較大的風險。大部分人都會認為互聯網金融等同于P2P/P2B,就是人們所理解的網貸中介平臺:錢升錢所經營的小微企業貸款業務就屬于P2B這一范疇,我們利用技術優勢在風險控制上進行了一系列自主創新,如:熟人公務員擔保、信貸工廠化風控體系,數字化風控評分模型等等。然而,從目前中國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來看,除了風控的創新,我們還需要產品創新的能力,即,利用互聯網天然的特性,創造出全新的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創新業務的競爭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傳統業務和同類創新業務。一項創新業務,如果相對于傳統業務沒有明顯優勢,或者難以動搖傳統業。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用戶的資源作為核心的要素。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在剛開始的時候并不注重盈利,做大用戶規模之后,通過用戶這樣一個精準化的需求挖掘,進而創新它的一些業務。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 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