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微信營銷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微信紅包移動支付大戰與互聯網金融

著名微信營銷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微信紅包移動支付大戰與互聯網金融

著名微信營銷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微信紅包移動支付大戰與互聯網金融。今年春節,“微信紅包”著實引領了一把過年新時尚。互聯網金融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工作生活帶來諸多利好,其帶來的挑戰也值得相關方面高度重視和認真對待。今年春節,“微信紅包”最搶眼。據相關統計,從農歷除夕到正月初一,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平均每分鐘有9000多個紅包被領取,每個紅包幾元錢甚至幾分錢不等,著實引領了一把過年新時尚,也催生出千百萬計的移動支付新客戶。根據“微信紅包”的設計要求,無論發紅包還是搶到紅包,都必須和自己的銀行卡綁定,開通微信支付才能順利提現。這時就有不法分子盯上了這個環節,在微信中炮制假冒的紅包鏈接,讓人們在節日搶“微信紅包”時不得不提前做好防毒防騙防木馬等安全措施。

“微信紅包”無疑是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的一個突出代表。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新產品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生長,P2P信貸、網絡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金融機構線上平臺等,已快速成為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業態。互聯網金融給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工作生活帶來諸多利好。比如,該融資模式使資金供需雙方能夠直接交易,簡化其他金融服務模式必需的中間環節,大幅減少交易成本;作為新型金融服務模式,讓中小企業融資、民間借貸、個人投資渠道等問題變得容易解決;可以同時進行雙方或多方的各種金融產品交易,供需方均有公平的機會,效率非常高;正在成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有效方式,并讓普通老百姓通過互聯網就可以進行各種金融交易,便捷交易帶來的巨大效益更有社會普惠意義。然而,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同樣值得重視和認真對待。

首先對商業銀行來說,已經實實在在分流了其資金流和客戶流,對原有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等帶來重大沖擊。這就需要商業銀行積極主動創新,比如,將傳統業務與互聯網進行融合,為客戶提供便利的服務;與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合作,共同發展;建立自己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其次從金融安全方面來看,僅最近幾天,有4家網貸平臺被爆出支付危機。此前,國內已發生多起網絡信貸公司“跑路”事件。傳統商業銀行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建立起來較為嚴密的風險控制系統,而短時間崛起的互聯網金融,則缺乏應有的風險管控體系。由于市場參與者大眾化,一旦發生涉及面廣的風險問題或個人信息泄露問題,且得不到及時妥善處理,就容易對金融市場、經濟環境甚至社會穩定造成影響。再次就是其對金融監管帶來諸多挑戰。互聯網金融的虛擬化、跨國界經營、高技術裝備水平、法律法規不完善等,使其風險管理更復雜,監管難度更大。現有的金融監管體系對互聯網金融存在一定監管缺位問題。毋庸置疑,與傳統金融一樣,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需要監管,風險較高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品種更需要監管。而監管的核心,仍在于風險防范和管控。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姚毅婧 董維嘉):“微信紅包”紅透了馬年的春節,“搶紅包”也迅速成為2014年最流行的網絡活動之一。而隨著“微信紅包”的火爆,新一輪移動支付大戰也再次打響。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互聯網金融研究員曹磊表示,“微信紅包”是移動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成功代表,標志著互聯網金融開始從電商金融正向社交媒體金融進一步升級,一場由“微信紅包”引發的移動端支付爭奪戰正在打響。 “微信支付究竟能否在移動支付的‘戰場上’占據高地,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曹磊認為,搶紅包熱度褪去后的微信支付若無新動向,必將只是曇花一現,徒留曾經無限風光。”

1月26日,“微信紅包”基于微信5.2版本上線,微信“搶紅包”迅速成為春節流行大勢,成為微信社交圈的時髦活動。記者通過體驗發現,只要在微信上綁定一張借記卡、填寫紅包信息并支付,就可以將微信紅包發送給好友或者微信群,操作簡單易行。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止除夕夜,平均每個紅包10.7元,搶了最多紅包的:869個。除夕夜參與紅包活動的總人數達到482萬,最高峰出現在零點時分,瞬間峰值達到每分鐘2.5萬個紅包被拆開。 同時,從除夕開始,截至大年初一16:00時,參與微信搶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高峰時段出現在除夕夜零點時分,前5分鐘內有58.5萬人次參與搶紅包。 對于“微信紅包”能夠迅速走紅的原因,曹磊分析:“發紅包是中國春節傳統,財付通與支付寶借機推出紅包場景可謂時間巧妙、籠絡人心;而與支付寶錢包點對點的討紅包相比,微信紅包將習俗、社交、游戲融為一體,具有娛樂性、趣味性,更適合春節氣氛,使微信支付井噴式發展”。 曹磊指出,“微信紅包”火爆的殺手锏是“寄生”在擁有6億用戶群的社交平臺上;騰訊微信弱在支付端強在關系鏈,通過“社交+支付”的模式,使其在同質化產品中脫穎而出,將大量“小伙伴”籠絡于微信支付行列,助其獲得眾多移動支付新用戶,促使信息流變成資金流。

互聯網金融進一步升級 ,移動端支付爭奪戰打響 微信支付前途未卜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移動支付業務處于蓄力發展階段,處理移動支付業務21.13億筆,金額1811.94億元。2013年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預計超過8000億元。 曹磊表示,“微信紅包”是移動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成功代表,是互聯網金融開始從電商金融向社交媒體金融進一步升級的標志事件。同時,“微信紅包”的火爆也引發了新一輪移動支付大戰,微信支付究竟能否在移動支付的“戰場上”占據高地,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目前微信支付只接入了12家銀行,而支付寶接入的銀行近180家。且支付場景僅有理財通、手機話費充值、彩票、紅包、打車等十個,在產品與功能上遠沒有支付寶繁多,支付寶涵蓋用戶經濟生活范圍更廣,搶紅包熱度褪去后的微信支付若無新動向,必將只是曇花一現,徒留曾經無限風光”,曹磊對本網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紅包”變現必須綁定銀行卡,紅包的“含金量”銀行賬戶、身份證信息等個人信息面臨泄露危機,且此前有用戶收到假冒紅包,若紅包內含有木馬程序則將面臨賬戶被盜風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認為,目前隨著移動支付客戶端增多,只有保證客戶端的風險控制才能搶占互聯網金融有利地盤。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