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互聯網+時代公益業的發展

著名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互聯網+時代公益業的發展

著名互聯網思維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互聯網+時代公益業的發展。“在全媒體公益、人人慈善年代,互聯網+公益是大勢所趨,是全社會創新、精準的參與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國搜索是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和中國新聞社聯合創辦的國家級互聯網高新企業,強大的跨媒體、融媒體、新媒體傳播載體,權威的互聯網百科、數據、資料庫,豐富多彩的互聯網+創新應用平臺。“思源工程”與中國搜索建立框架合作后,將發揮雙方的優勢,一方面將“思源工程”作為中國搜索的“互聯網+公益協同創新基地”,另一方面將中國搜索作為“思源工程”的“互聯網+公益創新應用中心”,研發我國第一套由公益機構主導,開放式、可視化、即時性、交互式互聯網公益平臺,即“幫幫網”,以透明公益、陽光慈善、精準扶貧為核心,以“互聯網+公益”為模式,號召更多的愛心網友、企業全面參與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公益樂學”歷程展示。公益樂學戰略合作伙伴單位簽約儀式最近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宮舉行,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分別和上海芭蕾舞團、上海交響樂團、上海京劇院、上海市體育總會、上海體育職業學院和上海女醫師協會簽訂公益樂學戰略合作伙伴單位協議。儀式上,由知名文體人士姚明、王勵勤、辛麗麗、王佩瑜出鏡的30秒公益片首播。為惠及更多的職工群眾,更好地為青年職工特別是非公企業青年白領服務,推動這一職工教育“互聯網+”模式的可復制、可推廣,會上揭牌啟動靜安教學點和張江教學點,推出兩部在線教育課件。儀式后,茶藝、剪紙、攝影、書法、美妝、古箏、紅酒品鑒、沙畫、插花等9門名優課程進行集中展示。上海市總工會巡視員杜仁偉發表講話。各公益樂學戰略合作伙伴單位代表、師生代表、教學點代表、官微用戶代表、職工代表,共計100余人出席簽約儀式。

公益樂學誕生于2014年3月21日。該項目由市總工會全額資助,聚焦青年白領的精神文化需求,維護青年白領的精神文化權益,一方面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宮現場利用午休、下班后等“碎片時間”,開展免費的普及型文化藝術培訓,開通官方微信“公益樂學”,微信預約作為報名的唯一通道;另一方面,利用工會的組織優勢,面向基層、服務群眾,將優秀文體產品和文體服務送進企業、樓宇和園區,使職工能就近就便享受優質、多樣的公益性職工文體產品和服務,為創新完善新形勢下職工文體活動的組織模式和工會文體場館的運行方式,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兩年來,公益樂學共開展服務于個人的現場版,累計837場;專注于企事業單位和工會的企業版,累計89場;倡導“講座+”、寓教于樂的劇場版,累計5場;合計惠及近2萬職工。公益樂學于2015年經市總工會推薦,相繼在第十七屆上海讀書節開幕式、第五屆“上海公益伙伴日”上做了交流展示;并獲得了上海市群眾文化項目專項資金扶持;擁有一定的社會認可度和影響力。

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與中國搜索31日在北京舉行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在“互聯網+公益”協同創新和應用領域達成框架合作,助力我國脫貧攻堅戰和公益慈善事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思源工程”理事長陳昌智,中國記協副主席、中國搜索總裁周錫生,全國政協委員、“思源工程”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曉林等領導出席活動并座談。周錫生總裁向陳昌智副委員長介紹了中國搜索成立以來的發展情況。他說,中國搜索是由中央七大新聞單位聯合創辦的國家權威搜索,力求公正、客觀、綠色和信息的安全。創辦兩年多來,中國搜索克不斷提升搜索技術水平,全方位優化應用服務,訪問量和社會影響力不斷取得新突破。中國搜索在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服務社會大眾,傳播中國正能量,為廣大網民提供權威可靠的搜索信息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陳昌智副委員長對中國搜索的成立和發展給與了充分的肯定。他說,中國搜索作為中國最大的國家搜索引擎和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在客觀、公正地傳遞中國聲音、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談到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時,陳昌智副委員長指出, “思源工程”自2007年成立以來,始終秉承“飲水思源、回報社會”的理念,將“幫助弱勢群體解決生產生活困難,促進中國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作為宗旨,并開展了大量透明、高效、扎實的工作。2016年“思源工程”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指示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提出的“大慈善”方針,制定脫貧攻堅戰五年規劃,在醫療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新農村建設、“互聯網+公益”等領域,全力推進集約化扶貧工作,為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互聯網參與公益早在2011年就開始起步,但由于早期網絡內容監管本身也存在種種問題,所以這個領域一直處于慢跑階段未受關注。隨著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熟,網上輿論的力量開始讓公眾意識到這個行業可以讓公益更透明、更開放。于是,“互聯網+公益”的全新運作模式逐漸成為了公益活動的主流。整個2015年可以說是互聯網的公益年,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公益機構、亦或是互聯網巨頭都在積極推進著公益事業的發展。5月6日,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出北京地區的網站必須設立“公益頻道”,弘揚公益理念,打造有影響力的網絡公益品牌。8月3日,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在北京正式掛牌,這是中國也是全球范圍內第一家互聯網領域的公募基金會,關注并參與互聯網相關的公益活動是該基金會的重要目標之一。9月9日,首個互聯網公益日誕生。騰訊聯合公益組織、知名企業、明星名人等各方力量發起全民公益活動——“9·9公益日”類似以上這些互聯網+公益的措施和活動在這一年可謂是遍地開花,不勝枚舉。我們看到了依靠互聯網的力量,公益機構和活動的公開度、透明度確實得到了很大提升,任何人只要點開網站就能看到公益介紹、參與方式、參與人數、包括捐助資金和物品的內容數量等。但是怎么讓公益活動的捐助實施過程在第一時間為公眾了解,不讓公益成為一場走秀,創新模式依舊還在探索中。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曾微博上感嘆過:“公益捐的不僅僅是錢,最主要的是心,是行動,而最難做的更是用心的行動……”互聯網如何讓公益落地?如何讓公眾真實看到公益在行動?2016年崛起的直播平臺似乎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