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講師培訓師文摘:政府需要開放大數據
大數據講師培訓師文摘:政府需要開放大數據。政府和大公司掌握了更多大數據資源,未來,個人或者小公司要獲取信息會不會變得更難?
大數據之父舍恩伯格:有權勢的人具有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嗎?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在美國,只有幾個雇員的小公司、創業公司能很好地利用大數據。傳統制造業時代,你需要買機器、辦工廠,成本很高;現在,你可以借助云計算,不再需要實體,只需要能獲得相關的數據就能進行創新。
其實數據的來源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是網上的公開數據,也可能來自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商業平臺。此外,有些公司擁有龐大的資源,卻沒有能力利用自己產生的數據,這些公司可能授權其他人來使用這些數據資源。目前,中國已經有不少成功利用大數據進行創業的小公司了。
文匯報:大數據對公共關系行業帶來了什么變化?
舍恩伯格:問卷調查的采樣模式已經落伍了。在問卷調查中,你總得先設計一些問題,而在你設計問題的時候,思維已經被限定了。大數據將幫助你尋找一種自呈現的趨勢,你能發現之前沒有意識到的問題,這就是大數據帶來的最大改變。
在昨天舉行的2014上海公共關系國際高峰論壇上,被譽為“大數據之父”的英國牛津大學網絡學院互聯網治理與監管專業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他表示,如果政府能向企業和社會開放數據源的話,將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幫助公眾理解決策,借此提升自身形象。
大數據時代,篡改數據誤導決策更難了
文匯報:政府如何利用數據資源提升城市形象?
舍恩伯格:政府已經意識到了大數據的重要性,理解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政府已采取相關舉措來使用這些數據。希望世界各國的其他城市也像上海一樣,更好地使用數據。如果政府能向企業和社會開放數據源的話,將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我不是說要政府開放所有數據源,有些敏感數據當然不能開放,但有些明顯是可以開放的。這是雙贏的局面:一方面,企業家可以利用數據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公眾也能理解政府在做什么事情,政府形象也能借此得以提升。?文匯報:如何看待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與數據保護的重要性?
舍恩伯格:當一樣東西成為一種資源,人們自然就會對它進行保護。比如,電能被視作一種資源,輸電線路就需要保護。同樣道理,大數據戰略變得越來越重要,數據也會有被污染的潛在風險。現在我們非常依賴數據分析,很多決策源于數據分析,如果數據被污染了,決策也可能會出錯。
但是,換一種角度來看,在大數據時代這種風險變小了。如果你有十組數據,其中一兩組被污染了,影響會非常大,基于這十組數據的決策肯定會有偏差;但如果你有100億組數據,縱使其中一些被污染了,也無礙于對整體趨勢的判斷。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數據時代,通過篡改信息來誤導決策變得更難了。開放數據,政府社會最終將獲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