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營銷老師劉杰克教授文摘:大數據時代的新媒體營銷與網絡營銷

新媒體營銷老師劉杰克教授文摘:大數據時代的新媒體營銷與網絡營銷

新媒體營銷老師劉杰克教授文摘:大數據時代的新媒體營銷與網絡營銷。中小企業指的是例如微商、淘寶店鋪這樣的小型客戶,年投放額在50萬以下。他們可以自助通過產品進行投放發布。把自媒體分成幾個層級:達人、網紅、自媒體、明星,并通過合作及大數據分析了解粉絲的年齡、地域等信息,將其放到平臺上提供給客戶選擇。而客戶在選擇完成產品類型、受眾類型、消費人群等項目后,系統會推薦匹配的自媒體。這一業務目前貢獻了55%-60%的收入,但他認為市場增長將會很快。“淘寶賣家有800萬,我們只服務了3萬,客戶是很多的。”

而吸引這些中小企業的關鍵,在于高性價比。“現在中小商家已經投不起搜索了。我們也服務APP開發者,能看到傳統渠道比如硬廣、搜索、下載排名,獲客成本20元都不一定打得住。但通過我們的渠道,獲客成本是原有的一半不到,10元、8元就能獲得客戶,同等條件下比較優勢就出來了。”

再回到“雙11”,這是每個電商商家主力銷售產品的關鍵時間,廣告資源極其稀缺。李檬說,現在對電商而言通常沒有任何一種傳統媒體能夠達到1:2的投資回報率,即一塊錢的廣告帶來兩塊錢的消費。但通過自媒體渠道,能夠實現1:1.5的投資回報以及后續復購消費。

反向“支付寶”在收入中,有六七成是分給各類自媒體的。在內容供應者越來越強大的趨勢下,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就是去中介化。作為平臺起到了溝通甲乙雙方的作用,并在付款流程中形成了中間擔保,并不擔心未來被繞過。

“其實蘋果的應用市場也是和開發者三七分成的,我們和自媒體就是下載市場和應用的關系。”對于單個的自媒體來說,和客戶匹配的效率很差,溝通成本高,也不知道客戶的實力如何,是否會按約付款;反過來在客戶層面,對自媒體的質量也沒有把握,同時自媒體數量眾多,不知如何選擇。而作為平臺站在這中間,就能夠起到一個撮合匹配、交易擔保的作用。在確認合作之后,會先行將資金墊付給自媒體,等到客戶滿意之后再向客戶收費,保障雙方利益,類似于一個反向的“支付寶”,解決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對于客戶來說沒有增加成本,而是提高效率,增加保障體系,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但李檬也承認,如果某一個客戶和自媒體形成了長期的合作,確實也會產生繞過平臺的情況,這在每個行業都會出現。但自身的收入并非那種“80%集中在前幾個人身上”的模式,而是幾十、上百地去選擇自媒體,用規模去分散風險。

自媒體里自有江湖。小而散的單個自媒體人,如今正在形成聯盟。曾報道,微博上的白洱、“售樓先生”和“銅雀叔叔”分別是三家段子手文化公司的老板,旗下簽約了中國90%的職業段子手,粉絲累計超過三億人。

“這類更像是經紀公司,也是我們的合作伙伴”,經紀公司并不是新事物,最大的作用是交換流量,讓不同的自媒體之間互轉交換粉絲,這個趨勢和明星經紀人的出現是一樣的,而IMS則是基于數據和平臺、面向支付的業務模式,面對商業問題更加有效率和能力。

那么和同類平臺之間的競爭呢?“這方面國內現在有十幾家大大小小不同的公司,但我們肯定是第一。做得早、業務扎實。”但這類2B的平臺不像2C,每個企業的特質都不一樣,每家其實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而且市場很大,容納十幾二十家都是沒有問題的。

數據分析和技術能力是嘗試區別于其他公司的發力點。除了自主投放平臺還擁有一款內容APP,用戶在上面瀏覽、分享內容可以獲得來自廣告主的現金獎勵。在研發和業務上進行了大量投入,A輪融資也是因為技術方面仍然需要資金支持,而彼時還處在虧損狀態。沒有透露關于融資的更多信息,但表示通過兩輪融資,目前擁有包括國際投資者在內的超過3家外部投資者,累計融資超過3000萬美元。

“我覺得自媒體總數在百萬量級可能就窮盡了,能寫、愿意寫的人不多。”但市場很大,數量龐大的淘寶、微商商戶正等待開發。“競爭不是關鍵,盤子做大最重要。今年,國內社會化營銷市場只有10億,我們關注能不能變成100億?未來,好的內容肯定是越來越貴。”

消費者行為變了,客戶需求變了,為他們服務的公司自然也要變。而早早行動的已經實現了年收入5億人民幣,要做社交營銷領域的反向“支付寶”。

從品牌客戶到中小企業2003年國際網絡廣告公司,即開始運營網絡廣告。2005年,國際網絡廣告公司被博客網收購,隨后推出中國第一代的博客廣告分成系統及博客共享計劃。多年經營后,將業務劃分為兩大模塊:品牌客戶的整體服務,另一類是針對中小企業的自助投放平臺。

品牌客戶即廣告公司的傳統客戶,比如一些珠寶、化妝品、電子消費、生活消費品牌。通過開設及運營品牌微博、微信,策劃、傳播、組織活動,可以為品牌提供基于社交的全面服務,“像是社交媒體里面的4A”。目前,這一部分業務客單價在數百萬元,收入占比是40%-45%。而中小企業自助投放平臺,則是IMS寄予厚望的增長點。又一年“雙11”,廣告圈變成了狂歡的海洋。平臺和商家爭相砸錢,各傳播媒介上硝煙四起。

在眾多奮勇搏殺的品牌中,一家洗護品牌“雙11”當天銷售額達9700萬元人民幣,一天內賣出了將近300萬瓶洗發水,成為了天貓美發洗護類目銷售冠軍。秘訣在于,社會化營銷。

上述品牌全國電商經理后來對媒體表示,公司從來沒有像其他快消品牌一樣,投放大量電視廣告,而是針對“雙11”策劃了兩次的社交媒體營銷,“反響非常好”。

而服務該品牌社交營銷的背后推手,則是專注于社會化營銷大數據、剛剛完成品牌升級新媒體商業集團。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