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加速擁抱互聯網+?
互聯網+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加速擁抱互聯網+ 。隨著多行業巨頭紛紛加入戰場,消費金融行業三足鼎立局勢已進入白熱化。互聯網金融的浪潮倒逼商業銀行進行轉型。日前,平安銀行消費金融推出了“薪易貸”。據介紹,這是針對工薪人士需求推出的循環授信貸款產品,依托“互聯網+”,使其審批手續簡單,額度靈活,申請成功后可隨借隨用隨還。
此前,建行也推出了一系列消費金融產品。目前,消費者在留學、旅游、裝修、買房等方面需求比較旺盛,針對這些場景化金融,建行基于“互聯網+”,為其提供多項分期消費金融業務。“電商平臺會更注重客戶的體驗,擴大客戶群體,而在安全保障方面相對比較弱勢;而銀行在保護國家資金,或者個人的資金安全的方面,都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和保障。”某行人士分析。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浪潮的確倒逼商業銀行擁抱‘互聯網+’。”平安銀行副行長蔡麗鳳說,而與其他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公司相比,商業銀行的優勢則在于風控。
“現有的電商跟銀行相比,商業銀行也存在一定的優勢。”平安銀行消費金融事業部總裁朱俊霞在采訪中表示,首先,關于“互聯網+”,電商等平臺加的是需求,而銀行加的則是專業,最重要的則是信用。多年來,銀行建立起了非常好的信用體系,所以再加上互聯網平臺便能夠做到快速、有保障。
某行人士稱,商業銀行除了客戶群體多的優勢外,憑借完整的征信和保障體系,能為客戶提供更貼合客戶需求的額度授信服務。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步入減速和轉型期,中國的融資結構也發生非常大的變化,“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和出口已無法支撐經濟增速,消費已成為“穩增長”的基本動力,消費金融或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突破口。
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消費性貸款規模達115萬億元,2013年該規模達142萬億元,2014年繼續增長至171萬億元。消費貸款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
“目前,我國的消費金融市場正處于發展初期,發展空間很大。”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3.520, -0.06, -1.68%)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曾在平安銀行(10.62, -0.09, -0.84%)消費金融會上表示,在美國,消費占GDP的80%,而這一占比在中國僅約為50%,可見其上升潛力巨大。業內人士也指出,消費型金融應該是中國金融未來最大的一個風口。
“消費金融公司則定位于普惠金融。”該研究員表示,消費金融公司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需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授信額度又比信用卡高,所以對于商業銀行無法惠及的消費人群將是一種不錯的個人消費貸款選擇。
郭田勇介紹,現在網上消費者越來越多,引導行業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的開拓消費金融市場。此外,他強調,金融服務的場景化非常重要,消費金融要不斷嵌入消費者的生活場景中去,才能提高服務水平。
面對未來消費金融行業的市場格局,郭田勇稱,目前,商業銀行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在不斷增長,相比其他同類型公司而言也更加專業化,未來消費金融公司從事的該業務占整個行業的比重也在上升。
商業銀行遭遇互聯網金融浪潮倒逼發展初期,中國消費金融行業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其中包括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郭田勇表示,這三類從事消費金融業務的公司,在運營模式上求同存異,但覆蓋的業務范圍形成了錯位競爭。
一位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商業銀行都有消費金融相關的業務,除了銀行消費貸款外,還有很多消費金融渠道和產品。其中,商業銀行的房貸和車貸業務在整個消費金融相關業務中占比最大。
而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基于互聯網優勢,服務于各自的電商渠道。比如,天貓分期、京東白條、阿里花唄以及騰訊QQ“現金貸”。據悉,電商的優勢在于通過日常交易判斷這個客戶的信用風險,隨后給客戶發放小額貸款,且將消費金融模式嵌入了客戶的消費場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