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電子商務時代要用互聯網思維開店

互聯網思維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電子商務時代要用互聯網思維開店

互聯網思維培訓講師劉杰克老師文摘:電子商務時代要用互聯網思維開店。近期,一家陳列著很多同款樣衣的服裝店鋪開張了。老板鄭榕說:“我們的店鋪不是簡單的服裝店鋪,它最大的功能是作為懶人毯產品的線下體驗店。”“我是名‘60后’,原本扮演的是外貿面料提供商的角色。”鄭榕說,2011年開始“觸網”經營國內市場。與其他眾多外貿企業一樣,在轉型初期都是通過登錄阿里、京東等平臺,在線上開店鋪開始的。

他們以原本在外貿市場積累的優質面料為起點,投入研發了例如懶人毯等針對年輕人群體的系列產品,同時進一步發展此前便有接觸的團體定制類業務。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及鞏固品牌地位,他們線下的實體體驗店鋪也同步開張,成為業界走在前列的O2O典型。目前店鋪線下掃碼支付功能已開通,消費者可以在店鋪里舒適地試穿,所有產品都可以在天貓等店鋪上實現銷售。“當然我們也支持線下零售,將首家針對天貓平臺打造的體驗店放在華僑大學附近,便是看中了這里的消費資源。”他說,未來他們還會有更大的O2O實體體驗店鋪推廣計劃。未來他計劃在工業區等地方開辟更大的團體定制體驗店鋪,而那樣的體驗店鋪背后是全新的專門針對團體服裝定制的垂直電商平臺“同衣網”。

“這樣的體驗店模式未來將會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復制。”他說,希望借助互聯網的方式一改人們對傳統團體服裝定制的看法。今年5月份,“同衣網”上線。伴隨著全國首個以群體定制為立腳點的垂直平臺的上線,鄭榕希望借助融資的力量,通過O2O的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快速實現發展。

從外貿到國內電商再到垂直平臺,直至如今經營線下體驗店鋪,提及曲折的轉型軌跡時,鄭榕認為這一切都是發展的需求導致的。他的服裝店原本是一家非常傳統的外向型企業,主要靠出口優質面料生存。“2010年之后國外輔料需求下降、產能過剩雙重壓力下,我們必須轉型。”他說,為此便開始了創新產品,轉身進入國內電商領域的發展。幾年下來,他們發現單純依靠大平臺的電商生意并不好做。“第三方平臺的推廣費用非常高。”今年中旬,鄭榕下決心搭建屬于自己的垂直平臺。

“同衣網”的客戶是團體大商戶。鄭榕期望依托原有德信織造的資源,通過整合工廠、優化供給方、線下實體店鋪的立體式服務為團體大商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他堅信這片混亂競爭表象下存在“藍海”機會。團體服裝定制的行業競爭存在特殊性,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本地競爭激烈,而全國性服務平臺還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缺。

轉型互聯網+的“同衣網”新項目推出之后,鄭榕未來的目標是打造一個輕資產服務平臺,他計劃讓全國范圍內更多從事或參與團體定制的上下游企業入駐進來,砍掉中間環節,實現生產方和消費者直接對話,最大限度地縮小價格和時間成本。據稱目前“同衣網”年銷售額在500萬元左右,月訂單量為100多單,客單價平均在3000元錢上下。

轉型路上強調話語權

無論是陳叔偉的智能餐廳還是鄭榕的線下體驗店鋪,這些業態的融入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實體店鋪的活力。不難看出,不論是從哪個外貿方向轉型進入實體店鋪領域,轉型者都一再強調了自己的市場話語權。

“商業模式創新、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這兩大因素決定了最終市場話語權。”業界認為,話語權的掌握除了需要精通互聯網語言之外,更多地還是要有自主創新的商業模式,由此才可以引入更多的資金支持下一步的發展。另外一個影響話語權的因素便是必須以最好的服務來推動最接地氣的產品。

談到接地氣的產品時,陳叔偉深有感觸。他的餐廳事業并非一帆風順,他也不是唯一啟動機器人服務員的餐廳老板。此前廣東佛山還有漳州及晉江其他酒店都有類似的機器人服務員上崗。“機器人可以帶來人氣,可是最終的長久銷售還是要靠服務與口味。”他說。更早之前他砸入巨大投資經營牛肉火鍋餐廳及西餐廳,裝修很好,味道也很不錯,食材更是追求最新鮮,努力做到得最好卻不被市場接受。上述投資巨大的餐飲店經營并不理想。思索之后陳叔偉認為,企業主認為的好必須經得起市場的檢驗,要由消費者來決定你的好與壞。因此餐廳的精準定位,口味及價格還有服務標準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轉型往哪里轉呢?“因為自己本身就很喜歡品嘗美食,并且看中了服務業的發展前景,于是鎖定了實體餐飲業。”陳叔偉說,為了更快地打響品牌,他選擇代理國內已經成熟的餐飲品牌,“除了品牌名稱之外,其他的都由我自己來打理”。從一到二再到三,從2010年初步接觸,積累經驗之后,2012年陳叔偉基本完成了從外貿代工廠老板到餐廳業老板的轉型。今年他更是大膽地在新開的阿瓦山寨餐廳里引入泉州首臺機器人服務員,一下就占據了消費者微信圈頭條位置。在這間餐廳里可以看到,身高1.55米左右的“美女”機器人緩緩地送菜,旁邊的食客紛紛拍照取景。當前方有人阻擋時,機器人還會分辨出男女并且發聲:“美女(帥哥)請讓一讓。”陳叔偉說,這臺機器人是他在深圳購買的,屬于國內目前最先進的服務業機器人。

為了讓機器人在餐廳內行走自如,他在整個地板上“動了手腳”。不過機器人并不只是這家餐廳唯一的智能化表現。“我們這里提倡的是消費者都是主人的理念。”他說,進入餐廳后就先辦點菜卡,然后自己按人頭領著高溫消毒后的餐具落座,茶水可以自取,點菜更不再需要和服務員“磨嘰”。消費者用點菜卡刷卡之后便可操作餐桌前的平板電腦慢慢挑選,前面下單后數據就會自動輸送到廚房。“人口紅利影響的并不只有外貿企業,在服務業里也同樣是個問題。”他分析,雖然前期餐廳的投入較普通餐廳要多,但是后期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服務員投入,更何況機器人服務員每天只需要充電便會毫無怨言地工作24小時。有了機器人及電腦點菜等智能設備的加盟,開業以來陳叔偉的餐廳上座率一直比較靠前,特別吸引年輕食客的青睞。

據了解,此前也有泉州外貿代工企業斥巨資在泉州開了一家非常高端的西餐廳,可是經營不久后就倒閉了。究其原因便是純粹照搬國外牛排的口味,但是其高昂的價格和口味并不被消費者所接受。“最好的牛排,最好的廚師,甚至是最合理的價格都換不回消費者口味上的不適應。”談到未來的發展,陳叔偉提及將創造自有餐廳品牌,回歸到中央廚房的建設上,提煉出最適合消費者口味的半成品加工。從食料源頭開始掌控整個食品的全流程,最終掌握最大的市場話語權。“真正實現全國自有餐飲品牌百家加盟時,我才有底氣說自己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他說。

在鄭榕眼里如今談論成功也為時尚早。截至目前,“同衣網”的服務僅覆蓋PC端和微信端(公眾號),APP正在開發當中。他說,未來推出的APP中除了基礎的定制功能外,還將包含一些增值服務并添加設計師、策劃公司入口,為客戶實現從策劃到設計再到下單的全流程解決方案。這當中,實體店鋪也將與線上各個自建平臺一樣,成為一個引流及感受的體驗入口。在他的理解里,實體店鋪的體驗時代已經到來,純粹的銷售功能將無可避免地進一步弱化。轉型發展的浪潮當中,泉州外貿領域里勇于嘗試的弄潮兒都具備幾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大多擁有豐富的經商經驗,他們喜歡不斷接收新鮮的信息內容,他們擁有一幫共同進步的伙伴,他們喜歡不斷挑戰自己。“變化不一定成功,可是留在原地必定難以避免被淘汰。”鄭榕說。

隨著人口紅利的轉移、全球市場的變化、跨境電商的風起云涌,外貿市場的競爭逐步進入白熱化,泉州不少傳統制造型外貿企業加快了轉型步伐,舍棄或弱化原有外貿主業,涉足其他業態發展。轉型途中,他們大多將目光聚焦到國內市場,個別勇者更是投身如今已被看淡的實體店鋪經濟當中。不難發現,這些擁有傳統外貿企業基因的實體店鋪更多地呈現出前衛的智能化和互聯網特點。“他們只是在嘗試,距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業界人士稱,大膽轉型面對的必然是機會與風險并存的局面。

機器人當餐廳服務員

陳叔偉,他的名字20年前主要是與外貿服裝聯系在一起。“很早就開始從事外貿服裝生產,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外貿代工。”他說,當年經濟上行期間很快就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直沖鋒在外貿領域里的陳叔偉在2010年就敏感地感受到外貿市場的變化,當時國家層面也發出支持發展第三產業的聲音,在經歷了多次外貿市場的變化之后,他下決心轉型。

 

 

發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