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新媒體營銷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品牌營銷公關傳播的機遇
著名新媒體營銷培訓師講師劉杰克老師課程案例:品牌營銷公關傳播的機遇。網絡時代,由于網絡具有匿名性,人們不用擔心因為表達了真實想法而招致打擊報復。同時,網絡的匿名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也使得這一部分人無法獲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真實身份,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獲得真實的思想信息,有效地化解了被教育者的抵觸情緒,從而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網絡還對管理者在聽取民意、吸納民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今講求“以人為本”和堅持“科學發展觀”的中國社會,最流行的做法就是,不管是國家、地方或單位,無論在出臺任何一個法律法規、任何一項政策、任何一個重大決策前,幾乎都要通過網絡這個主要媒體公開進行討論,廣泛聽取廣大人民的合理化建議,潛移默化中使廣大人民既參與了決策,又接受了宣傳教育。網絡已日益成為人們傳播信息的重要媒體,成為吸納、承載人們生活、生產(工作)的大平臺,既能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及無可比擬的信息量極大地推進物質文明,同時對人們的傳統道德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都發生著重大影響。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我國互聯網發展在網民數量、寬帶網民數和國家域名注冊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標志著我國已步入互聯網大國的行列,并且這個數字還在激增。這也表明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家庭或公共終端在網上漫游。
網絡越來越擔當著世界媒體的重要角色。今年5月四川等地發生大地震后,網絡發揮了傳統媒體無法替代的作用,我國網絡面對這次地震災難的反映是及其迅速、全面和客觀的,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各門戶網站就紛紛把關于地震的消息登上了網站首頁,使全中國乃至全世界迅速了解了災情,而且在網上涉及有關地震災情的方方面面,從黨和政府作出反映、采取措施到救援隊、志愿者奔赴災區;從外界人們的同情、支持到災區人民宣泄心中的痛苦、表達在災難中表現出的勇敢和堅強,以及發布國家及世界各國為災區捐款捐物的活動等等,無所不包。網絡成為中國人民表達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的平臺,成為黨和國家進行正面輿論宣傳的先導,大大提高了宣傳媒體的效率。在這次地震中,除了我國和各國官方媒體外,數億中國網民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共同關注這場災難,廣大中華兒女借助網絡平臺,在虛擬世界中凝聚人心、團結勵志,形成了空前的愛國力量,增強了全國人民抗震救災決心和信心。網絡還成為中國式表達民主新通道,中國網民從最初的懵懂,蛻變為今日的敢于針砭時弊、理性議政,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比如,破解了真相的“華南虎照”事件,就是網絡力量推動社會進步的一個典例。 網絡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現在你要了解一點什么,上網基本能夠獲得答案。
網絡的發展也增強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系統工程的效率。主要在于:一是在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必將大大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二是網絡的出現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即時的、全面的、準確的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動向,可以及時地、有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應該認識到,網絡的普及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以其豐富的信息資源、迅捷的傳播方式、廣泛的參與性,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思想和思維方式,使傳統的意識形態體系受到了沖擊,也給我們就如何加強和創新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本身所具有的虛擬性、開放性、無序性等特征[2],也給社會生活中的人們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諸多負面影響,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胡錦濤總書記在2007年1月23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國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為傳播信息、學習知識、宣傳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給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能否積極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聯網,能否真正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因此,認真探討在網絡時代如何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在當前和今后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網絡給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機遇。網絡時代,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的環境。由于網絡具有及時性、綜合性、開放性和虛擬性的特點,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 第一,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時空大為擴展。網絡上的信息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這就意味著,無論組織、學校或單位都可以通過網絡對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虛擬空間為人們提供思想方面的服務。 第二,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強的吸引力。網絡一般都具有形象化、趣味性的特點,圖形、動畫、聲音都被放到網絡中,形象而直觀,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這是網絡吸引很多人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由于網絡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信息傳播工具,人們只要擁有一臺聯網電腦,就可以漫游世界,既可方便地獲取大量信息,又可與世界自由地進行思想交流,從而極大地激發人們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獲取信息的主動性、自主性與參與性。 第三,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快的傳遞速度。巨大的速度優勢,是網絡最重要的特征。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設的四通八達的方便快捷的網絡,使人們可以從任何一個設有終端的地方隨時獲取所需的知識,迅速了解國內外正在發生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信息。這種傳遞速度給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地掌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實際,及時反饋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是近在陽尺,還是海角天涯,網絡都能把人們拉在一起,猶似面對面促膝談心。第四,網絡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為增強。現實生活中,由于傳統和極“左”思潮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們不敢多說,更不敢說錯,尤其對“穿鞋子、戴帽子、打棍子”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恐懼,從而導致了一些人不愿意公開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就給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相關介紹:劉杰克,著名互聯網專家、實戰市場營銷專家、品牌營銷策劃與網絡營銷專家、微信微博新媒體與電子商務專家;品牌與網絡營銷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顧問;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品牌與網絡營銷培訓課程特聘教授;著名微營銷講師與移動互聯網絡營銷講師;《網絡營銷實戰》、《微營銷與社會化新媒體營銷》、《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營銷》等系列原創數字營銷與品牌課程資深培訓師講師;劉杰克營銷顧問機構首席顧問;衡濟堂集團獨立董事;曾在多家知名外資及民營企業任戰略總監、營銷總監及總裁;著有代表作《營銷力》、《網絡營銷實戰》等,電話:010-51290609,劉杰克老師官網: http://www.letushow.com/,電子郵件:jackliupku@163.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jackliupku,微博:http://weibo.com/jackliupku,微信:jackliup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