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營銷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快消品企業的新媒體營銷轉型
新媒體營銷講師培訓師劉杰克老師文摘:快消品企業的新媒體營銷轉型。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下的定義:“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某些網絡媒體公司,較早就網絡媒體的研究與運營,經驗很豐富,專注精準網絡跨屏聚媒體整合營銷。
整合目前性價比最高的網絡媒體渠道是,多屏聚合網絡媒體廣告投放,媒體覆蓋面廣,投放精準效果優于傳統的網絡硬廣,成都精準睿誠文化傳播公司就是這種渠道媒體的專業運營商。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
對于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體?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手機網絡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隨著媒介環境的不斷變化,消費品企業在選擇媒介營銷平臺方面的策略也有所革新。眾多成熟的外資品牌正在向新媒體營銷轉型,處在成長期的本土品牌則仍處在徘徊期,主要靠電視媒體提升話語權。根據CTR媒介智訊最新調查顯示,隨著媒介環境變化,中外資品牌的媒介策略的差異越來越凸顯。目前中國的外資品牌都是處于成熟期,已經在中國市場具有了一定知名度,在謹慎預算的前提下,更需要的是對市場的精耕細作,再加上國外市場的媒介經驗,對新傳播模式的應用更靈活。
例如,2014年7月,寶潔將市場營銷部門改為品牌管理部,整體布局全體驗營銷,其正在逐步向新媒體營銷轉型,為營銷方式的改變在不斷的努力;2014年5月聯合利華推出了“小行動大不同”線上營銷平臺;歐萊雅也一直在增加數字媒體平臺、移動端、社交媒體等數字化營銷渠道上的投入比重。
而本土品牌中,更多是在成長期,他們在新媒體的選擇上仍然處在徘徊期,需要依靠如普及大眾的電視媒體,提升話語權,提振營商信心。而且由于扎根本土,本土品牌對中國節目市場更了解,與電視節目的合作方式可以更深、更嫻熟。
如在2015年中央臺及衛視的廣告招標中,長安福特1.33億中標CCTV《挑戰不可能》;特步以2.5億冠名湖南衛視2015年天天向上;伊利以2.16億元冠名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等諸多大手筆,幾乎都是本土品牌奮起營銷的大動作。
CTR從2015年央視及各大衛視廣告招標結果分析,食品、飲料、家用電器、日化、汽車和金融等行業進行了廣覆蓋。不管是快消品還是耐用消費品,都在招標資源中找到合適的合作方式。即便如此,電視媒體依然難掩逐步下跌的頹勢。根據CTR2014年10月份的調查顯示,2014年10月份,電視廣告刊例花費和刊例花費分別同比下降4%、13%,均是今年以來最大的同比降幅。而商務樓宇視頻、互聯網、手機終端等新媒介的增長勢頭漸猛,其中商務樓宇視頻增長71%,互聯網增長35%。